起運港:
目的港: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菜鳥網絡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新聞 ????|???? ?2020-04-20 15:06

公司

菜鳥網絡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2020年4月7日 07:53:27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明興交運研究”,作者:安信交運明興孫延

摘要

前言:菜鳥網絡從2013年景立至今,其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回顧菜鳥近7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試圖通過本篇報告回答1)菜鳥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2)未來菜鳥將飛向何處?3)菜鳥對快遞企業的影響如何?

菜鳥網絡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我們通過梳理菜鳥網絡的發展脈絡,以為其始終是一家平臺型物流企業(4PL),定位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基于公司遠大的使命“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公司不中斷投資構建起倉、干、配等物流生態體系,強化與合作伙伴的關系,不中斷推動物流行業效率提升,而在阿里生態體系內,菜鳥承擔起物流底盤重要角色。

菜鳥網絡基于“快遞、倉配、跨境、末端、農村”五大核心網絡開展物流服務:1)快遞:向商家、快遞企業、消費者提供標準化產品和先進技術,代表性的有電子面單、承諾達、路由分單、菜鳥裹裹等;2)倉配:在全國核心城市建設倉庫,為商家或快遞企業提供智能倉儲服務,并提供落地配/即時配服務(蜂鳥+丹鳥+點我達);3)跨境:面向全球消費者和商家,建立跨境物流平臺及海外倉,提供進出口物流服務;4)末端:重點打造菜鳥驛站等最后一公里服務設施;5)農村:成立溪鳥品牌,加速向三四線以下城市下沉。

對于菜鳥在下半場重點發力領域,我們以為1)B端、產業物流市場將是菜鳥網絡往突破的領域,預計菜鳥在快運、供給鏈領域的布局也將加快;2)考慮到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物流服務體驗、以及應對電商同行的競爭,我們認菜鳥將加強對快遞基礎設施戰略資源的把控;3)跨境、同城市場也將是菜鳥重點發力領域。

總結與展看:

1)回顧菜鳥網絡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了菜鳥對于快遞行業數字化的賦能,以及快遞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通達系與菜鳥之間的關系,也由最初的懷疑、抗拒到如今的全面合作,電商的快速發展亦離不開快遞企業的高效物流服務支撐,二者相輔相成。

2)展看未來,通達系快遞企業通過本錢領先戰略、精細化治理使其在經濟型電商快遞領域具備高護城河,對于電商平臺而言,國內電商快遞企業已然具備戰略投資價值,而對于快遞企業,聚焦主業,不中斷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與物流服務品質,成為巨頭電商平臺生態體系內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風險提示:疫情對居民的消費抑制超預期,導致快遞需求不及預期;行業大規模價格戰,導致快遞企業業績不及預期。

01 菜鳥網絡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

1.1. 初心未改,定位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

什么是菜鳥網絡,業內爭議一直較多:菜鳥是科技公司?物流地產公司?互聯網快遞公司?我們通過梳理菜鳥網絡的發展脈絡,以為其始終是一家平臺型物流企業(4PL),定位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基于公司遠大的使命“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公司不中斷投資構建起倉、干、配等物流生態體系,強化與合作伙伴的關系,不中斷推動物流行業效率提升。

2010年,隨著淘寶交易量的激增,阿里開始重視物流配送環節。2010年,淘寶網已運行7年,交易量不中斷激增,淘寶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電商交易平臺,同時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也趁電商發展的東風而迅速擴張,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同樣在2010年,淘寶網正式對外公布 “淘寶大物流計劃”:由淘寶聯合倉儲、快遞、軟件等多個第三方企業,建立同一的配送中心倉庫,同一商家貨物配備和遞送,為淘寶的商家提供一站式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外包服務。

2011年,菜鳥的雛形顯現,阿里將物流戰略聚焦于IT+實體網絡節點建設。2011年,阿里巴巴團體在北京發布物流戰略:一是通過“物流寶”平臺,千航國際,大力推進物流信息治理系統;二是投進100億元著手興建全國性倉儲網絡平臺。我們以為這也即此后菜鳥的雛形。此時的京東,正在走另一條不同的道路,積極著手自建全國物流網絡,計劃在3年內投資100億用于物流網絡的建設。

2013年,阿里系菜鳥網絡橫空出世,定位社會化協同平臺。2013年5月,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阿里牽頭銀泰團體、復星團體、富春團體、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資本金融機構組建了一個新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菜鳥網絡定位為以數據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平臺,實在質上是第四方物流公司(4PL):統籌、協調第三方平臺,提升第三方平臺的運營和組織效率,從而高效、低本錢的為市場和社會提供服務。

菜鳥網絡具備電商+地產+快遞基因。成立之初,天貓出資21.5億,占股43%;銀泰團體投16億,占股 32%;富春團體投 5億,占股10%;復星團體投5億,占股 10%;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各出資 5000萬,各占股1%。銀泰團體擁有龐大的倉儲布局與豐富的倉儲治理經驗;富春團體是一家業務涵蓋產業、地產、電商物流、金融四大產業領域的多元化企業團體;復星團體地產部人參與菜鳥網絡;三通一達和順豐則是國內領軍的快遞企業。

從2013年至今,菜鳥網絡不中斷獲得資本青睞,阿里經過增資持股比例上升至63%。菜鳥網絡目前由菜鳥香港公司100%控股,根據菜鳥官網表露,菜鳥最近一輪增資在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進人民幣233億元(約合33億美元),持有菜鳥股權從約51%增加到約63%,菜鳥其他現有股東也參與了新一輪融資。

菜鳥始終以行業整合者的姿態持續投資物流上下游,開始由“輕”變“重”。菜鳥定位是物流協同平臺,依靠平臺的氣力整合社會化物流資源,而通過投資參股行業上下游,能強化平臺的整合作用。菜鳥資金實力雄厚,目前已經在快遞、倉庫園區、公路零擔運輸、O2O末端配送、物流配貨平臺、跨境物流等多個物流細分市場進行了布局。

1.2. 不中斷進化,戰略走向清楚

在菜鳥網絡成立的7年間,公司的目標與戰略逐漸清楚,我們梳理菜鳥網絡在不同時間點的公然表述,來分析菜鳥網絡目標的進化,更深層次理解菜鳥網絡。我們分三個階段來看菜鳥網絡的目標:

第一階段:2013年景立時,菜鳥定下了首期和二期目標,總結來看就是建立物流基礎設施+數據應用平臺。

1)計劃首期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在5-8年內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絡,簡稱CSN。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 24 小時內送貨必達。基礎設檀越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二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基于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應用平臺,并共享給電商務、物流、倉儲企業、供給鏈服務商等。

2)二期投資為2000億元,希看用這3000億元來撬動國家在物流基礎設施上業已投進的幾十萬億元,讓國家的基礎設施發揮出更大效應。

第二階段:2015-2018年,目標不中斷進化升級

1)2015年初,菜鳥網絡首提天、地、人網合一概念,主要變化是增加了“人網”概念

2015年初,菜鳥網絡副總裁萬霖具體解讀了菜鳥發展戰略——將圍繞天網、地網、人網三個維度,將消費者、電商客戶、物流伙伴聯結起來。我們看到天網(由數據驅動的云供給鏈協同平臺)、地網(全國倉配物流網絡)是菜鳥網絡成立時提出的概念,而“人網”是菜鳥首次公布,即“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務和基于消費者各種生活場景的便民服務(幫助各大快遞公司進步快遞員的工作效率,建設面向消費者的線下實體服務體系,包括菜鳥驛站、自提點等)。

2)2015年第一屆菜鳥江湖大會上,首提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五大戰略方向

2015年5月28日,菜鳥在第一屆菜鳥江湖大會正式公布,通過社會化協同,一張覆蓋全國的骨干網絡已經形成。同時,菜鳥網絡總裁董文紅表示“菜鳥將在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五大戰略方向發力,力爭早日實現包裹國內24小時投遞,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作為社會化物流協同的踐行者和以數據為驅動力的平臺,這五大戰略一定要通過合作伙伴協同的方式來實現。”

3)2017年全球聰明物流峰會上,菜鳥公布將著重打造兩大升級戰略,從數據開放升級為全面開放,從局部優化升級為全局優化。主要變化就是更加開放性地賦能整個物流行業。

物流行業有數十萬家企業,盡大部分規模小而分散,為了讓中小物流也能搭上聰明物流的快車,菜鳥決定給更多中小企業和中小物流賦能,具體來看將包括“為一萬個中小品牌提供智能供給鏈的解決方案”、“幫助線下五千萬平米的傳統倉庫變成智能倉庫”、“預計未來幾年,大數據算法將為每一輛快遞車、每一位快遞員優化路徑。”

此外,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提到:“只有物流公司做好眼光、格式、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的預備,并且要聯合作戰,才能應對天天10億包裹的業務體量”。隱含對快遞行業提升能力、合作協同的期待。

第三階段:2019年的全球聰明物流峰會,菜鳥公布第二個五年戰略“一橫兩縱”,“一橫”是用數字化手段將整個行業全鏈條穿透;“兩縱”分別是匹配新零售端到真個供給鏈能力、打造全球化的供給鏈能力。我們總結菜鳥在當下十分看重數字化升級、末端以及跨境。

1)數字化代表著持續用科技手段賦能行業,重點關注菜鳥裹裹、菜鳥驛站、菜鳥IoT技術:菜鳥公布啟動智能物流骨干網數字化加速計劃,未來三年菜鳥裹裹將聯合快遞公司一起每年為10億人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務,菜鳥驛站與快遞合作伙伴共建10萬個站點提供包裹服務,菜鳥lot技術連接一億個智能終端設備等,為全行業創造500億元新價值。

2)新零售供給鏈更智能,關注即時配送、落地配送:菜鳥將過往的B2C鏈路買通,形成S2B2C的端到真個供給鏈,在這個過程中同城及時配送、落地配將發揮重要作用。

3)全球化的供給鏈:推進全球一盤貨,實現產地港口接貨、數字通關、全球ehub快速落地。

菜鳥網絡仍處于戰略投進期,業務版圖快速擴張,帶來收進翻倍增長。2019年菜鳥物流營業收進149億元,同比增長120%(菜鳥網絡的收進主要來自其提供的國內及國際一站式物流服務與供給鏈解決方案,如向平臺賣家提供倉配、跨境等服務)。根據阿里巴巴財報,菜鳥物流2015/2016/2017Q1-Q3凈利潤分別為-5.2、-16.5、-19億元,菜鳥處于持續虧損狀態,我們以為阿里現階段對菜鳥網絡仍在戰略投進期,盈利并非首要考慮題目。

02 菜鳥網絡做什么?——基于五大核心網絡提供服務

上文我們提到了菜鳥網絡是以數據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平臺,其目標是提升整個社會的物流效率。那菜鳥具體的業務是什么?我們通過公司官網與公然資料,梳理菜鳥網絡目前的核心業務就是基于搭建的五張核心網絡(快遞、倉配、跨境、末端、農村),并在各網絡基礎上開展物流協同服務。

2.1. 快遞:商家服務+物流商服務+菜鳥裹裹

快遞平臺在整個菜鳥網絡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菜鳥自身不做快遞,但是聯合了國內主流快遞商在其網絡中運轉,菜鳥對快遞企業和相關商家提供多種賦能服務:具體來說,菜鳥提供了標準化產品和先進技術:比如電子面單、承諾達服務、路由分單等。此外,近年來菜鳥上線了菜鳥裹裹,聯合各主流快遞企業進駐app,實現了面向消費者的查、收、寄快遞功能。

電子面單:快遞行業數字化的基石

2014年菜鳥電子面單誕生,逐漸取代傳統紙質面單,推動中國快遞業進進數字化時代。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在2019年全球聰明物流峰會上提到,菜鳥電子面單已經累計服務800億個包裹,節約紙張3200億張,幫助全行業節約本錢160億元。

電子面單是推動快遞行業數據化的基石。電子面單記錄消費者的姓名、地址、電話、消費行為,購買頻次,消費習慣等大數據,借助電子面單既能幫助快遞企業公道規劃路由,也能協助商家進行備貨指導、風險預警以及供給鏈優化。

電子面單的革新為行業降本增效。2019年6月,菜鳥聯手快遞公司對電子面單進行改進,面積縮小近一半,從兩聯單變為一聯單,降低了打印、紙張等本錢,帶動全行業進一步降本增效。

路由分單:協助快遞企業應對業務高峰期

路由分單是菜鳥基于海量大數據系統和阿里云計算系統,以菜鳥電子面單為載體,提供整套完善、高效、正確的快件分揀解決方案。菜鳥路由分單可以實現包裹地址跟網點的精準匹配千航國際,正確率達98%以上。傳統分撥中心流水線上會有大量的分揀員,每個包裹需要3-5秒的時間來判定下一個路徑并進行分揀,在快遞公司升級轉運中心時,借助菜鳥的路由分單,可大幅縮短分揀時間并降低出錯率。在雙11等行業旺季,路由分單及菜鳥其他科技手段助力快遞企業進步效率,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近年來雙11期間快遞行業日均處理量保持穩定提升,雙11包裹破億簽收時間持續下降。

菜鳥裹裹:“查、收、寄”一體的物流服務應用

菜鳥裹裹是菜鳥網絡推出的一款提供免費查快遞、優惠寄快遞、代收包裹等快遞相關服務的應用,支持淘寶、天貓、蘇寧等各主要電商平臺包裹跟蹤,覆蓋國內外140多家快遞公司。

菜鳥裹裹寄件需求增長強勁,便利模式快速吸引散單客戶。根據菜鳥裹裹發布的《2019年中寄件報告》。菜鳥裹裹用戶寄件量同比增長175%,用戶增長130%,均勻上門時間已提升為50分鐘,已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得益于菜鳥裹裹便捷的服務模式(手機app下單,上門響應時間快,價格優惠),菜鳥裹裹已成為線上寄件首選寄件平臺。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寄快遞需求持續強勁,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快速崛起,出現數十倍的寄件量增長。

2.2. 倉配:倉儲+落地配+即時配

菜鳥在全國核心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構成聰明物流骨干網。菜鳥網絡聯合社會化的倉、配資源及能力,與合作伙伴一起,為商家提供具有行業特色、電商特色的倉配服務,進步商家的倉配執行效率、節約治理本錢,同時通過打造多樣、個性化的服務向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體驗。

菜鳥的倉配體系具有多種上風,探索出了針對電器、生鮮、美妝、快消等各行業的倉配解決方案。菜鳥倉儲網絡的上風具體包括:1)網絡覆蓋廣:配送線路超過9萬條,倉儲面積最高峰時達1000多萬平方米;2)時效速度快:整體覆蓋當越日達近1500區縣;3)專業倉配服務能力:支持多行業不同產品的倉配治理需求特性、具有先進的治理平臺、與精細化治理標準及流程、支持全鏈路運營監控;4)優質物流服務體驗:快速千航國際到達、準時服務、上門取退、同一售后。

與倉儲資源相匹配的是,菜鳥網絡在落地配領域的布局:丹鳥

丹鳥:落地配同盟的升級

丹鳥的前身是菜鳥成立的“新配盟”。2018年9月,菜鳥牽頭其并購的幾家落地配公司,包括上海萬象、南京晟邦、成都東駿、浙江芝麻開門、陜西黃馬甲,成立“新零售配送同盟”,在全國展設五大區直營網絡服務新零售。“新配盟”各自負責配送業務,彼此之間執行相對同一的服務標準。“新配盟”的主營配送業務包括:(1)B2C:支持當日達、次晨達、隔日達、預約配、代收貨款、簽單返還、上門退換貨等;(2)B2b:即省內/同城倉到店配送服務;(3)O2O:即門店到家即時配,支持半小時達、一小時達、兩小時達等。

2019年4月,菜鳥聯合多家落地配公司推出全新品牌“丹鳥”,定位相對高端。丹鳥專注于提供優質的區域性、本地化配送服務,是對全國落地配網絡的升級,包括協同配送運營和服務質量管控,進一步提升商家的物流效率和消費者的物流體驗。丹鳥的業務主要集中生鮮、準時投遞產品,要求送貨上樓、同一外觀形象、破損率低和24小時簽收率超過商家預期。

丹鳥落地配形式和高時效定位能極大補充菜鳥本地化、區域性的服務能力。丹鳥未來與菜鳥之間的合作將實現上風互補,菜鳥方面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和協同,為商家提供倉儲合作方式和分布全國的倉庫;丹鳥則提供門到門、準時配送服務。

除了傳統的落地配之外,菜鳥在即時配也進行了廣泛布局,形成了“丹鳥”+“蜂鳥”+“點我達”的末端配送網絡,一方面支持倉配業務,另一方面則滿足新零售產生的即時配送需求。

從即時物流市場參與方看,主要有外賣O2O平臺(美團、餓了么蜂鳥、達達等)、生鮮平臺(叮咚買菜、易果生鮮等)以及快遞企業(順豐同城急送、菜鳥旗下丹鳥、點我達等),其中自帶商流的美團、蜂鳥、達達占據盡大部分市場份額。

蜂鳥:從外賣平臺孵化的即時配送主力軍

2018年4月初,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收購外賣平臺餓了么,餓了么擁有龐大的即時配送運力(蜂鳥),這部分運力將為阿里新零售落地提供重要支撐。2019年6月,餓了么公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并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

蜂鳥的即時配送能力與阿里系的O2O新零售業務產生協同效應。2018 年下半年,餓了么為天貓小店提供 24 小時本地即時配送,蜂鳥和阿里健康合作開通送藥服務; 2018 年 8 月,星巴克和阿里達成戰略合作,蜂鳥為星巴克打造“專星送”專屬配送;2018 年底,蜂鳥在部分城市推出“淘寶速達”。蜂鳥目前擁有 300 萬運力,配送時間低于 27 分鐘,服務超過 350 萬家商戶。蜂鳥自帶外賣訂單流量,同時又服務與阿里的新零售訂單,公司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建立超過 2 萬個全數字即時配送站。

點我達:菜鳥控股,進一步加強在即時配送領域的話語權

2018年7月,菜鳥網絡以眾包業務和其他業務資源及2.9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成為其控股股東。點我達是一家采取眾包模式的同城即時物流平臺。根據公司官網數據,點我達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全國350多個城市,平臺注冊騎手超過400萬,為250萬商家和1.5億消費者提供即時配送服務。

點我達主要承接快遞末端配送業務,菜鳥控股點我達強化了即時配送能力。點我達一方面和菜鳥在倉配、末端等方面合作,例如,點我達的騎手長期進駐在菜鳥旗下的丹鳥物流站點,協助配送來自天貓超市等渠道的業務,另外點我達和通達系等快遞企業也開展派件業務的合作。截至2019年11月,快遞業務量已經占點我達總業務總量的46%。

2.3. 跨境:進出口物流服務

為更好的服務于全球消費者和商家,菜鳥網絡建立了以協同共贏、數據技術賦能為核心的跨境物流平臺,將更多的合作伙伴納進其中。菜鳥網絡的跨境物流合作伙伴數目已經有89家,包括燕文、遞四方、新加坡郵政、英國郵政、中通、圓通、EMS、IC、斑馬等,其物流覆蓋能力可至全球224個國家/地區,跨境倉庫數目達到231個,搭建起一張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跨境物流骨干網。

2.4. 末端:重點打造菜鳥驛站

菜鳥驛站是由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牽頭,建立的面向社區、校園的第三方末端物流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包裹暫存、代寄等服務,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同時方便快遞員進行投遞,持續提升末端運作效率。

菜鳥驛站共分為兩類:

(1)菜鳥校園驛站。“菜鳥校園驛站”專門針對高校提出高校物流解決方案,全國已建立了1000余家菜鳥校園驛站。目前,菜鳥校園驛站數目2800個。

(2)社區驛站。除了校園菜鳥驛站,菜鳥還布局了更廣泛的社區驛站,可建立在社區便利店、物業、連鎖超市、郵局報刊亭等。其中,便利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跟菜鳥合作自提的便利店有全家、美宜佳、農工商超市、喜士多便利店等。

在2019全球聰明物流峰會上,菜鳥董事長公布啟動智能物流骨干網數字化加速計劃,其中提到未來菜鳥驛站與快遞合作伙伴共建10萬個站點提供包裹服務。

2.5. 農村:成立溪鳥品牌,加速下沉

隨著各大電商平臺不中斷向下沉市場滲透、農產品不中斷上行,農村市場將是阿里與菜鳥接下來重點布局的領域。早在2014年,阿里方面就提出了“千縣萬村”計劃,旨在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并打造了“村淘+菜鳥”的農村物流體系等等。菜鳥網絡發布的2018年度農村物流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菜鳥鄉村物流已進駐29個省份近700個縣,建立了近30000個村級物流站點,且在全國有近700家合作伙伴。

根據菜鳥鄉村項目計劃:三年內與本地化的物流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建設成為覆蓋中國廣大縣域及農村地區的平臺型綜合服務網絡;同時為城鄉消費者、中小企業、電商平臺提供商品到村配送、縣域間流通、農副產品流通等綜合性解決方案。

溪鳥:菜鳥農村物流品牌

2019年5月,菜鳥農村物流品牌“溪鳥”向社會公然,根據溪鳥在招聘網站上的公司先容資料,溪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菜鳥網絡投資,立足于縣域物流市場,旨在通過系統和技術為手段,以貿易模式創新為突破,為國內快遞行業提供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共同配送技術平臺服務,以此優化快遞行業配送本錢,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并和阿里巴巴團體業務緊密協同,為縣域農產品企業提供基于倉儲配送一攬子供給鏈解決方案。

03 菜鳥網絡下半場:飛向何處?

3.1. 從快遞延伸到供給鏈、大物流領域

菜鳥網絡從成立至今,主要聯合通達系打造線下高效物流配送體系,使快遞成為整個貿易的基礎設施,對于想成為整個物流行業數字化引擎的菜鳥來說,未來從快遞向供給鏈、大物流領域延伸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快遞行業的整體規模約7500億元,在整個物流行業超13萬億的規模里(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數據,2018年社會物流總用度13.3萬億元),快遞業占比仍較小,未來廣闊的B端、產業物流市場將是菜鳥網絡往突破的領域,我們預計菜鳥在快運、供給鏈領域的布局也將加快。

3.2. 加強對快遞基礎設施戰略資源的把控

近年,阿里、菜鳥不中斷投資通達系快遞企業,目前通達系中僅韻達尚未被阿里進股。我們以為阿里對快遞企業的持續進股,我們以為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通過股權綁定加強合作,輸出資源與技術,提升快遞服務水平。對阿里而言,如何提升消費者物流服務體驗是其關注重點。隨著阿里進股快遞企業,將進一步推動電商與快遞的協同發展,阿里依靠自身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資源上風,為快遞企業賦能,推動其進一步提升快遞服務品質(如內部考核快遞企業綜合服務水平的菜鳥指數的推出)。

2)阿里實現對電商快遞戰略資源的把控,應對電商同行的競爭。作為電商平臺的后起之秀,成立不到5年的拼多多,平臺GMV已超萬億(僅次于阿里、京東,數據來自拼多多2019年財報),從物流訂單數據看,我們測算拼多多2019年實際物流訂單日均約4400萬,已經超過淘系的一半(測算淘系訂單約8000萬/天),占到快遞行業件量約25%,如今快遞物流環節已經成為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拼多多亦公然表示將打造“新物流”平臺(采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意味著當期拼多多對通達系有著較大的依靠(平臺低客單價與經濟型電商快遞企業相契合),對于阿里,通過股權綁定,強化對電商快遞戰略資源的把控,將鞏固自身的基礎物流服務能力,更好應對電商競爭對手的挑戰。

3.3. 跨境、同城市場是投進重點

近年跨境市場一直是阿里重點投進領域,也是其獲取增量市場的重要突破口;同時,經歷此次新冠疫情后,國常會亦提出要支持快遞企業發展空中、海外網絡,完善航空貨運關鍵網絡,我們預計菜鳥將加速海外跨境市場布局,尤其是海外倉的布局(2019年菜鳥計劃拓展94個海外倉,覆蓋全球18個國家),更好地服務于阿里的跨境電商平臺;在同城即時物流市場,以美團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務商已經強勢崛起,對阿里形成較大挑戰,我們預計未來阿里將更多資源投進到末真個菜鳥驛站、蜂鳥等平臺,亦不排除菜鳥對快遞企業末端網點的整合。

04 總結與展看

回顧菜鳥網絡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了菜鳥對于快遞行業數字化的賦能,以及快遞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通達系與菜鳥之間的關系,也由最初的懷疑、抗拒到如今的全面合作,電商的快速發展亦離不開快遞企業的高效物流服務支撐,二者相輔相成。

展看未來,通達系快遞企業通過本錢領先戰略、精細化治理使其在經濟型電商快遞領域具備高護城河,對于電商平臺而言,國內電商快遞企業已然具備戰略投資價值,而對于快遞企業,聚焦主業,不中斷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與物流服務品質,成為巨頭電商平臺生態體系內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05 風險提示

疫情對居民的消費抑制超預期,導致快遞需求不及預期;行業大規模價格戰,導致快遞企業業績不及預期。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詳情
廣州 南非 26 22 16 詳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在線咨詢-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