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數百萬“快遞小哥”沖鋒配送一線,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戰“疫”逆行者的基礎防疫保障是否到位?復工時還有哪些煩惱?記者近期聯合國內物流快遞信息服務商展開調查。
超八成快遞員認可快遞公司防疫工作
為追蹤疫情期間快遞員防疫復工情況,記者聯合有中國郵政、順豐、圓通等15家主流快遞企業進駐、100萬名快遞員注冊的國內物流快遞信息服務商“快遞100”,通過軟件彈窗、短信推送等方式,挑選2月下旬和3月下旬兩個時段發布問卷調查,千航國際,累計回收有效問卷3400多份。
調查結果顯示,快遞員防疫物資短缺情況得到明顯緩解。2月下旬,有26.4%的快遞員表示“手里沒有口罩”,3月下旬該數據降至7.1%;2月下旬,有6.8%的快遞員表示“手里的口罩超過10個”,3月下旬該數據升至45.9%;2月下旬,有20.3%的快遞員表示“一個口罩佩戴超過3天”,3月下旬該數據降至9.7%。
值得留意的是,調查中,依然有很多快遞員反映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2月下旬數據顯示,有77%的快遞員表示存在“口罩清洗或消毒后再使用情況”,3月下旬該比例大幅下降,但仍高達44.9%;另外,2月下旬有66%的快遞員表示自行購買口罩,3月下旬該數據不降反增,升至77.7%。
兩次調查中,有八成以上的快遞員以為快遞公司重視防疫工作。北京市朝陽區快遞員苗慶舉表示,目前公司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資保障充足,但口罩供給需進一步加強。同時,多名快遞員也表示,目前國內“外防輸進、內防反彈”的防疫形勢依然嚴重,在防疫常態化背景下,希看公司保障力度不減,讓大家堅守崗位時更放心、熱心。
快遞上門收派件不足四成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除重點地區外,全國多地陸續調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級。在繼續嚴格規范條件下,住宅小區出進口治理適度放開,但快遞末端配送不暢題目依然突出。
2月下旬,有69.9%的快遞員選擇“擺攤”,至3月下旬該比例降至38%;2月下旬,有33.3%的快遞員表示可以“放快遞柜”,至3月下旬該比例上升至60.6%。但數據也顯示,2月下旬,僅36.8%的快遞員表示可以上門收派件,至3月下旬,該比例下降至33.3%,可見快遞末端服務還未恢復正常。
記者調查發現,快遞員上門收派件與社區防疫存在一定“矛盾”。在北京市海淀區工作的中通快遞快遞員李杰3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公然呼吁放開“快遞員進進小區”,但他負責千航國際的快遞區域至今沒有變化。
李杰說,由于快遞末端配送不暢,導致工作時間延長,配送效率大幅降低。固然疫情下配送工作得到更多尊重和理解,但至今不能配送到“門”,讓他和很多用戶感到不解。
多位受訪的快遞用戶表示,快遞擺攤或放在置物架上有5個題目:一是快遞易丟失;二是風吹雨淋易破損;三是取件間隔太遠;四是快遞擺攤散落在地不衛生;五是頻繁下樓取件增加聚集風險,加重心理負擔。
對此,社區基層干部坦言,盡管國內很多地區制定并下發“有序放開快遞、外賣職員進小區相關工作指南”,但很多社區仍處于“觀看”狀態。“目前防疫工作依然吃緊,每個小區的情況和能力不同。一旦放開‘快遞上門’,出了題目我們要擔責。”北京一名社區干部說。
何時實現“一人多跑腿,百人少出門”
日前,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中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完善物流快遞業相關防控措施,答應快遞職員進進社區(村)配送。
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智庫專家邵鐘林等業內人士表示,要加強“快遞小哥”安全保障,嚴防人群交叉感染,“快遞配送群體活動性強,口罩需求比一般行業大,無論出于疫情防控還是關心關愛,都要充分保障快遞行業防疫物資供給。同時,有關部分要加大對快遞公司、快遞網點的督導檢查,千航國際,發現題目要及時糾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表示,應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精準解除末端配送限制,探索用好智能快遞柜等創新手段,進步“最后一公里”投遞效率。“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無論物資投遞,還是民生保障,快遞業都起到重要作用。及時破解快遞末端配送題目,不僅能更好地服務百姓生活,還將助力產業、制造業、農業、國際貿易的復工和發展,更能將‘一人多跑腿,百人少出門’的防疫效果最大化。”
“實在每個快遞員的配送范圍都很固定,我們工作時要多次丈量體溫,工作網點和運輸車輛也會多次消毒。”千航國際李杰建議,“社區可以和快遞公司合作,通過辦理配送出進證或展示健康碼等方式,經體溫檢測后答應快遞員進進小區。同時,快遞員在客戶家門口收派件,打電話讓客戶自取,這依然是無接觸配送,但配送效率和客戶體驗必將大幅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