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顯示: 指數明顯回升,市場供需回熱,

?新聞 ????|???? ?2020-04-20 16:08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0年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23.1%,較上月大幅回升42.5個百分點,為2017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各分項指數中,供給指數和銷售指數均止跌回升,反彈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庫存指數則明顯回落,降幅超過20個百分點。從本月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近期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形勢出現回熱的跡象,供需雙側聯動上升,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有所改善。展看后市,國內多數企業已復工,疫情影響逐漸弱化,房地產、基建等大型項目將加快啟動,二季度消費旺季仍可期,受悲觀情緒改善以及市場往庫存的提振,4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有上升空間,但基礎仍需鞏固,特別是當前海外疫情處于加速暴發期,需求遠景黯淡或令市場的上行空間有限。

一、商品供給全面恢復

2020年3月份,大宗商品供給指數大幅反彈,至126.9%,顯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企業陸續復工生產,之前市場供給偏緊的局面得到明顯緩解。各主要商品中,本月監測的各商品的供給量均呈現大幅回升的格式,其中有色金屬供給量回升幅度超過40%,汽車供給量回升接近四成。

1、產量增加,鋼鐵供給回升

2020年3月份,鋼鐵供給量較上月大幅回升23.6個百分點,顯示隨著市場需求擴張、物流受限題目緩解、企業員工返崗率上升以及鋼廠高爐整修逐步完成等多個因素帶動,特別是在高價高利潤情況下,鋼廠生產積極性較高,鋼鐵產量逐步回升,市場供給量明顯增加。3月份,鋼鐵行業PMI生產指數為39.3%,較上月上升8.0個百分點。據中國鋼鐵產業協會統計,2020年3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83.66萬噸,旬環比增加2.8萬噸,增長1.55%;本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均勻日產粗鋼249.48萬噸,環比增長1.0%,同比增長2.48%。從當前供給真個情況來看,近日前期部分鋼廠因疫情及利潤題目檢驗的高爐將會陸續復產,疊加采熱季結束后的鋼廠主動復產,預計4月份國內鋼鐵供給壓力或將繼續攀升。

2、鐵礦石供給明顯增長

2020年3月份,鐵礦石供給指數觸底反彈至121.7%,較上月回升51.0個百分點,顯示隨著國內礦山開工率回升以及到港量增加,國內鐵礦石供給明顯增長。從供給真個情況來看,3月份,鐵礦石到港量回升。Mysteel統計中國鐵礦石到港總量7755萬噸,環比仲春增加834萬噸。分國別來看,增量主要來自于澳洲,其中澳洲到港總量5800萬噸,環比仲春份增加863噸。澳洲颶風后發運量增幅明顯,疊加季末沖量,傳導至國內的澳礦到港最為集中;其他國家如印度、智利等到港增幅明顯,增幅均在100%以上。與此同時,國內生產也自低位回升。Mysteel預估國內三月鐵精粉產量2137萬噸,環比仲春份增496萬噸,同比降46萬噸。進進三月份,疫情影響逐漸減弱,礦山產能利用率低位回升,且國產精粉需求較好,礦山持續往庫。截止目前,疫情對國內礦山生產影響基本過往,除湖北和山西地區外,國內礦山已基本恢復生產。展看4月份,海外礦山產量新季度初通常伴隨著較多的檢驗,發運量環比或將出現一定減量。但是巴西方面由于雨季的結束以及年度發運進度相對落后,預計4月份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間。此外,南非、馬來西亞、印度等國的港口封閉也將于4月份陸續開啟。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疫情蔓延引發的全球范圍內制造業及鋼廠減產,使得全球鐵礦石的需求產生一定減量,一旦其他國家鐵礦石的供給流向中國,將會增加港口額外一部分供給量。綜合來看,4月份國內鐵礦石供給量將繼續增加。

3、煤炭供給全面恢復

2020年3月份,國內原煤供給量較上月回升21.5個百分點,顯示隨著產地煤礦陸續復工生產,煤炭產量逐步增加,煤炭市場供給偏緊局面開始逐漸緩解。從生產情況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1-2月份全國原煤產量48903萬噸,同比下降6.3%。煤炭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疫情影響,此前不少單位面臨外地工人無法按時到崗的用工困難,不過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煤礦產能復產率出現明顯上升。進進3月份以后,隨著產地煤礦陸續復產,目前主產地晉陜蒙地區煤礦生產已經恢復正常,多數煤礦已經開始滿負荷生產,目前煤炭供給維持寬松態勢。以內蒙古地區為例,截至3月22日,內蒙古全區累計復工煤礦238處,全區生產建設煤礦達到280處,產能9.13億噸,為2019年底生產煤礦產能的88%,3月下旬開始全部復產復工。3月22日,全區生產煤炭295.7萬噸,達到往年同期水平。

4、成品油供給量有所回升

2020年3月份,成品油供給量較上月回升9.6個百分點,相比其他商品,成品油整體供給量回升幅度不大,這主要是春節過后,受疫情影響,主營以及地煉庫存大幅上升,導致成品油產量持續不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國內汽油產量為2044.0萬噸,同比減少14.1%。同期,柴油產量為2358.6萬噸,同比減少14.7%。從煉廠生產情況來看,進進4月份,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常減壓和茂名石化3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將分別在上旬和中旬恢復開工。另外,國際油價的持續低位,使得煉廠加工本錢降低,部分煉廠增強開工負荷。此外,市場需求有看逐步增加,預計4月份原油加工量較3月份將有所增加,利好汽、柴油產量增加。

5、有色金屬供給壓力加大

2020年3月份,有色金屬供給量較上月大幅增長44.3%,是當月所有監測品種中,回升幅度最大的,從數據的變化情況來看,進進3月份,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多數煉廠已恢復生產,特別是隨著下游需求持續恢復,使得有色金屬生產、加工行業開工率持續增加,當前有色金屬總體產量已經基本恢復到春節前的水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國內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為925.4萬噸,同比增長2.2%。可見疫情對有色金屬生產影響有限,隨著需求逐步恢復,特別是物流不暢的掣肘逐漸消除,前期生產企業脹庫的題目得到明顯緩解,生產企業生產熱情高漲,之前被動停產、減產的企業開始復工,商品產量開始不中斷增加,市場供給量明顯回升。當前雖國內疫情明顯好轉,下游消費訂單也逐漸恢復,但海外疫情的不中斷擴散,使得有色金屬及相關制品出口訂單逐漸下滑,這將使得國內有色金屬產品的供需不匹配,或再度造成商品庫存的大量積累,后期生產企業主動減產的可能性較大,市場供給量增速將會有所減緩。

二、終端需求明顯回升

2020年3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觸底回升,至124.9%,顯示隨著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地陸續復產復工,帶動了國內需求增加,加之政府不中斷出臺多項措施幫助企業復工以及穩定就業,市場情緒明顯好轉,也提振了市場的補庫需求,本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成交較為活躍,銷售情況和前期相比出現明顯回升。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下滑。房地產方面, 1-2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3%,往年同期為增長11.6%。1-2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44.9%,往年全年為增長8.5%。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同比下降29.3%,上年為下降11.4%;土地成交價款440億元,下降36.2%,上年為下降8.7%。整體來看,房地產企業在疫情期間受影響嚴重,開工情況極其不佳。目前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業也開始積極復工,尤其在貨幣環境相對寬松,且產業政策有所支撐的情況下,已復工企業整體開工情況表現較好,為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復蘇提供一定助力。

1、鋼鐵市場需求開始恢復

2020年3月份,鋼鐵銷售量指數在連續三個月大幅下跌后,本月止跌反彈,且回升力度強勁,顯示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企業陸續復工,鋼市需求開始恢復。3月份鋼鐵行業PMI新訂單指數為38.5%,較上月上升5.8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來看,進進3月份以后,國內鋼市需求逐步復蘇,其中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尤為明顯。根據上海卓鋼鏈調研情況來看,南方市場終端需求恢復較好,北方仍有部分終端需求尚未開釋。以上海為例,隨著終端工程開工率節節攀升,市場成交情況每周呈加速上升態勢,至三月下旬已基本達到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從監測的滬市終端線螺采購數據來看,3月份終端日均采購量環比大幅上升374.12%。當前,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國內宏觀利好政策接連不中斷,基建投資再度加碼,在接下來的4月份,預計需求情況有看進一步好轉。不過需引起留意的是,隨著全球疫情越發嚴重,4月份國內需求或不及預期,主要可能表現在,一是鋼材直接出口減弱,4月份的出口單子大部分是3月前就鎖定的,但3月份下的4月訂單受到了一定影響(國外很多加工中心都已關停),因此鋼材的直接出口將會下降。3月鋼鐵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僅為27.3%;二是間接出口影響也將顯現,我國大量鋼材是通過制品形式銷往國外,而一些制品在4月的出口訂單被取消、新訂單大幅減少,進而影響國內制造業的用鋼需求強度。

2、鐵礦石需求明顯回升,后期或將延續

2020年3月份,鐵礦石銷售指數觸底反彈,明顯回升,達到129.3%,顯示3月份以來,前期部分鋼廠因疫情及利潤題目檢驗的高爐開始陸續復產,特別是隨著鋼材庫存壓力的緩解,鋼廠復產積極性增加,鐵礦石需求明顯回升。鋼鐵行業PMI顯示,隨著生產活動回升,3月份鋼廠原材料采購和庫存均有明顯回升,采購量指數為41.5%,較上月回升13.4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4.9%,較上月回升15.7個百分點。另據Mysteel數據顯示,3月份鋼廠庫存開始增加。截止25日,Mysteel統計64家鋼廠進口燒結粉庫存1613萬噸,環比3月初累庫102萬噸。進進3月份,各地區受限的汽運開始恢復,疊加鋼廠廠內庫存低位,3月份整體補庫情緒較高。分區域來看,廠內庫存增加最多的地區是山東地區,環比月初增幅33.35%,其次是山西地區,增幅14.83%,南方和沿江地區由于海漂到貨較多,水運到廠便利,廠內庫存環比變化不大。由于目前鋼廠廠內庫存水平尚可,但疊加4月初清明假期和月底的五一小長假,鋼廠大概率會持續補庫。綜合來看,展看4月份,鐵礦石需求量有看加速增加。增量一方面來自于前期因疫情及利潤題目檢驗高爐的陸續復產;另外一方面來自于采熱季結束后的鋼廠主動復產。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廢鋼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將會沖擊鐵水的性價比,鐵礦石本身會迎來替換品及上下游的多方壓力。

3、煤炭需求不振、銷售量回升有限

2020年3月份,煤炭銷售量較上月回升11.2個百分點,可見受疫情影響以及傳統消費淡季即將來臨,煤炭市場下游需求開釋有限,煤炭消費量未出現預期般增長。從當前市場情況開看,在生產恢復、煤源增加的同時,下游煤炭需求尚無較大開釋,沿海六大電廠日耗較低,存煤可用天數持續維持在40天以上水平。雖企業復工復產持續恢復,但需求端明顯慢于供給端,下游企業均保持剛性采購,貿易商和站臺購煤意愿不強,加之下游電廠的壓價采購,部分煤礦滯銷降價銷售,但降價之后銷售情況仍不見明顯好轉。此外,不少電廠1月、2月煤炭進口量較大,現在都以消化自己的庫存為主,北上拉煤船很少,煤炭需求不太理想。工信部最新消息,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產業企業均勻開工率已經達到98.6%,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但從區域來看,受海外疫情影響,沿海地區外向型中小制造業的用電需求尚未完全恢復,煤炭網監測的沿海六大電主要電廠日耗同比降幅超11%。進進4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國內煤炭市場將迎來消費淡季,電廠在高庫存低日耗的現狀下,對煤炭的采購需求難以好轉。此外,全球疫情爆發后,各國陸續加強防控力度,貿易受到一定制約,繼續沖擊我國沿海經濟運行,短期電煤消費難有較大改觀。綜合來看,疫情影響疊加傳統消費淡季,4月份,煤炭下游和港口需求不佳,產地拉運多為剛性采購,煤炭需求仍將呈現弱勢格式,煤市供給寬松。

4、成品油需求回升空間有限

2020年3月份,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回升7.9%,是所有監測品種中回升力度最小的商品,顯示當前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恢復速度緩慢,特別是油價的大幅波動令市場觀看情緒濃厚,交投偏平淡。從市場情況來看,3月份,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需求理應向好。但是受外盤大幅波動的影響,今年國內成品油需求恢復速度較為緩慢,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盡管一度有業者逢低購進,做足預備“抄底”,但實際活躍交投非常短暫。3月初,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調整擱淺。汽柴油市場需求表現一般,隨著外盤的下跌,市場利空加重,汽柴油價格下跌,油市交投低迷。中旬,國際油價進一步震蕩下行。美國原油庫存接連增長、美股大跌、擔憂供給過剩空前,國際油價大跌,終極在美國可能干預價格戰的消息中外盤強勁反彈。3月17日晚24時,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經歷史詩級下調,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分別下調1015、975元/噸。油市一度出現“已經觸及地板價,暫停調價的謠言”,一時間鼓動買油的聲音不盡于耳。下旬,美國出臺多重政策救市,另外全球股市上漲也支撐石油市場氣氛,國際油價接連小幅上漲。不過在對供給過剩的擔憂占據上風后,外盤再度大跌。國際油價的接連小幅上漲,促使部分業者操縱積極性增強,油市交投好轉,尤其是柴油市場。不過好景不長,外盤的大跌,使得油價漲勢不再,也令市場交易再度出現低迷態勢。進進4月份,雖有清明小長假,但疫情影響依然存在,出行受限,導致汽車用油也將少于往年,加之外盤短期難有利好提振,預計國內成品油終端需求或持續處于較低水平。不過,隨著各地基建、地產、物流等行業開工逐步恢復,將會推動成品油市場需求增長,二季度成品油消費量將呈現逐步上升的格式。

三、庫存增速有所放緩

2020年3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112.5%,較上月大幅回落17.5個百分點,顯示隨著需求的啟動,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庫存增速有所減緩,商品“往庫存化”開始啟動。不過,整體來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庫存量已連續六個月呈現上升態勢,只是各月增速有所變化,特別是在上個月出現激增的情況下,本月整體庫存量仍顯現增長態勢,顯示當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供庫存仍在積存,商品往庫存的難度較高,短期內難以出現明顯拐點。各主要商品中,本月庫存量仍呈現增長態勢,但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緩。

1、鋼鐵庫存壓力出現緩解

2020年3月份,鋼鐵庫存量較上月增加15.7%,增速較上月減緩33.9個百分點,鋼市庫存壓力出現緩解。3月份,由于疫情所導致的封路停工逐漸恢復正常,加上下游需求逐步恢復,鋼廠及貿易商銷售趨于順暢,產品庫存開始下降,但總量仍然較高。3月份鋼鐵行業PMI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1.6%,較上月下降15.9個百分點。據中鋼協統計,3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982.40萬噸,比上一旬下降158.47萬噸,降幅達7.40%。與此同時,社會庫存也出現拐點。從市場情況來看,3月上旬國內建材庫存仍有增加,進進3月中下旬,庫存拐點正式出現,一方面是前期延遲的終端需求逐步開釋,成交表現日益增加;另一方眼前期鋼廠減產、限產效果顯現,市場供給端壓力有所減小。但從庫存總量來看,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據西本新干線監測庫存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庫存總量為2439.64萬噸,較2月末上升58.34萬噸,增幅2.45%,較往年同期增加831.87萬噸,增幅51.74%。可見當前社會庫存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往庫存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壓力仍然較大。同時,國內環境轉好后,也需要警惕鋼廠生產的全面發力,或再次對后期市場形成壓制。

2、煤炭庫存增速小幅減緩

2020年3月份,煤炭庫存量較上月增長9.7%,增速減緩2.6個百分點,是所有監測品種中降幅最小的,顯示煤炭市場受制于需求不足,煤礦出貨不暢,庫存壓力比其他品種略大。從市場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春節長假等因素,對煤炭市場影響明顯,秦皇島港煤炭庫存一度降至近5年最低水平,但隨著國內煤礦大部分均已恢復正常生產,煤炭產量呈增加的趨勢,隨著主要運煤線路暢通之后,煤炭發運量逐步提升,進進3月份以后大秦線煤炭發運量已回到110萬噸以上的中高位水平,港口煤炭調進量有序增加。而受特殊時間段大風封航以及下游需求疲軟的影響,港口裝船作業效率較低,煤炭調出量維持低位。由于環渤海港口煤炭調出數目急劇減少,而鐵路發運又較為正常的情況下,環渤海各大運煤港口庫存處于上升階段。截止4月1日,我國環渤海十大運煤港口合計存煤2501萬噸,較一周前增加了348萬噸,較2月底增加了824萬噸。近期,秦港存煤出現快速增加,正在向700萬噸挺近。截至3月26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641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81萬噸,增幅14.46%。目前下游電廠日耗仍處于低位運行,煤炭庫存充足,沿海六大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從2月初以來持續穩定在40天以上的水平。3月份沿海六大電廠庫存高位震蕩,庫存總量均勻1769.98萬噸,同比增加144.21萬噸。后期來看,隨著產地煤礦產量不中斷增加以及鐵路運輸情況不中斷好轉,環渤海港口煤炭庫存將保持增加的趨勢,低需求下港口高庫存現狀與往庫需求矛盾將進一步深化。

3、汽車庫存壓力有所緩解

2020年3月份,汽車庫存量較上月增加13.7%,增速減緩34.1個百分點,顯示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者出行增加,市場需求緩慢增加。特別是隨著消費者購買意愿逐步增強,開釋了今年1-2月份的潛伏需求,銷量較2月明顯提升。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3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3%,環比下降27.0個百分點,同比上升7.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仍位于榮枯線之上。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經銷商復工情況調研千航國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經銷商門店復工率達到95.5%,客流恢復率達到64.0%,銷售效率達到61.7%,國內汽車市場正在逐步的回回正軌。進進4月份,隨著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行業有序復產復工,加之各地政府出臺相關補貼政策促進汽車消費,前期積累的需求有看進一步開釋,預計汽車銷量會繼續有所提升,車市庫存壓力有看繼續減緩。

從以上情況來看,3月份,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形勢良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開始顯露回熱跡象,供需兩側聯動上升,商品庫存增速減緩。縱觀后市,隨著傳統消費旺季的來臨,國內需求有看進一步回升,特別是全國各地基建項目發力,投資開工率加大,將持續帶動國內大宗商品的需求,加之國內宏觀經濟顯現回熱跡象,我們以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有看得到延續。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基本面壓力固然會有一些緩解,但基礎仍較薄弱,特別是受到海外疫情進展和沙特與俄羅斯石油價格戰影響較大,若疫情遲遲不能結束,全球經濟將陷進停滯發展,對于我國大宗商品市場下游加產業出口企業構成重大打擊,而石油價格的走弱也會拖累期貨市場走向。此外,當前國內市場供給端壓力依然較大,一旦需求端出現變化,市場將面臨更大的調整風險。

1、全球經濟料負增長

盡管國內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也逐漸開展起來,但截止3月31日凌晨2點,海外確診達到76.6多萬例,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看不到好轉跡象,這引發了新的更嚴重的擔憂,并且對全球經濟陷進衰退的看法日趨一致。日前全球各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中國銀行研究院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大概率將陷進衰退;IMF也以為全球經濟將出現嚴重衰退;經合組織(OECD)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2.9%下調至2.4%;國際金融協會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負增長1.5%。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顯示,歐美及各主要國家服務業PMI和綜合PMI均創歷史新低,經濟失往增長動能。美國方面,為了拯救經濟,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且已由美國總統千航國際特朗普簽署生效。而美聯儲超量化寬松政策持續,為了緩解近來持續出現的美元活動性危機,其公布第二輪大規模舉措,包括不限量購買債券以保持借貸本錢在低水平,并制訂計劃以確保信貸流向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但由于美國處于疫情震中,對經濟帶來的創傷遠遠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采取的各項措施對當前經濟的刺激有限。我們以為,美國經濟一季度陷進停滯,二季度或陷進衰退中,而歐元區經濟或將錄得負增長,而這將中長期抑制大宗商品的終端需求。

2、國內經濟回升,但基礎仍需鞏固

國務院以及商務部、交通部、銀保監會等部委繼續夸大當前經濟仍面臨來自疫情的壓力,并且繼續出臺多項措施幫助企業復工以及穩定就業。總體上看,固然3月份部分數據顯示經濟出現一定的邊際好轉,但是能否具有持續性仍有待觀察。2020年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在上月經濟活動受到疫情明顯影響的基礎上大幅上升16.3個百分點。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出現“堵點”和“中斷點”,下行壓力加大。到3月份經濟恢復明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效果的開釋共同拉動了經濟的回升。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特別是本月指數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上月明顯回落的基礎上,后續的走勢仍需關注。此外,國外疫情蔓延對出口影響較大,小型企業恢復仍需加強。

3、市場供給壓力將會繼續加大

從市場供給端來看,本輪國內大宗商品供給的低點是在2月中下旬,這主要是企業用工和物流不暢所致,而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2月份商品生產數據來看,大部分商品產量同比呈現增長態勢,整體供給并未出現明顯下降。而伴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生產活動趨于活躍,3月中下旬以來,商品產量回升增速加快,疊加一些前期停產檢驗的設備恢復生產,毫無疑問4月的供給壓力會不中斷加大,將給庫存的消化帶來新的壓力,從而打擊市場信心。此外,由于海外疫情控制加嚴,部分區域消費明顯萎縮,導致國外的商品價格大跌、資源過剩,并且開始尋找中國買家,無疑會加大國內的供給壓力。從3月份制造業PMI分項指數來看,生產指數54.1%,較上月上升26.3個百分點,均高于新訂單指數以及新出口訂單指數,說明供需壓力仍然比較大。

4、二季度內需基礎良好,外需形勢嚴重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穩定,國家發改委主導的交通重大項目加快復工。多地規劃的基建項目也紛紛加快推進,新基建如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鐵路等將給整個經濟帶來新的動力。強有力的基建將帶來大量的大宗商品需求。目前全國重大鐵路項目已基本復工,京沈高鐵等一批重大鐵路項目正抓緊施工建設;重至公路、水運項目復工率達97%,北京至雄安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至公路項目已復工并加快推進;機場項目復工率達87%,重大水利工程復工率86%,引江濟淮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已復工建設;重大能源項目、重大外資項目基本復工,寶馬全球最大生產基地——沈陽華晨寶馬第三工廠項目復工后正加緊推進。與此同時,消費市場也正在隨熱春復蘇。多部分正在醞釀更多支持政策,加快推動綠色智能消費。其中,汽車、家電以及電子產品等領域利好有看率先落地。目前,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分正在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地方也在同步推進,廣東、海南等地已經接連推出具體舉措。另外,多地政府和商家已經啟動家電、電子產品市場促銷活動,鼓勵綠色智能消費,促進產品更新升級。專家表示,隨著疫情好轉和政策效果顯現,消費市場回熱步伐正在加快。

不過,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產業鏈上的分工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所以,中國盡管有制度上風但也很難獨善其身,受到海外需求驟降的影響是早晚的事,特別是國外疫情蔓延對出口影響較大,國際需求存在不確定性。由于疫情在國外快速擴散,多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國際經濟貿易環境趨于嚴重,我國出口壓力增加。本月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4%,處于收縮區間。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詳情
廣州 南非 26 22 16 詳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在線咨詢-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