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動態大參考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署名并注明來自:動態大參考(dongtaidacankao)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避免了貿易戰升級,也緩和雙方緊張對立氣氛。對雙方對世界都有利。特朗普表態稱這是一個歷史性協議,也是一個歷史性突破,但美國內部有人以為,美國并沒有占太大便宜,那么,貿易協議到底誰占了便宜?
要說到底誰占到了便宜,那得首先從便宜本身說起。這里所說的便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之所以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是由于不能單純從數字來看,就像中美貿易戰誰的子彈更多一樣。
從數字上看,協議規定了中國未來2年內新增的貿易數字,而這個數字還不小,2年后要比2017年新增2000億美元。顯然是美國方面占了便宜。
但是,假如只看數字,那就單純回回到了貿易本身,就是真正解決貿易糾紛。而這正是中方一向追求的。
假如單純從數字來看,千航貨運 空運價格,中國一直對美保持巨額貿易差。而這個貿易差甚至要高于美國對華出口的近3倍。從數字看,以前貿易確實存在不平衡。
但題目是,中美巨額的貿易逆差并不是中國單純拒盡購買美國商品。巨額逆差的成因很復雜。既有制造分工不同的原因,也有美國過度消費的關系,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還有中國產品性價比高的理由,更有美國擁有美元霸權地位因素,關鍵是美國沒有更多值得中國大量進口的商品。所以,說中國占了美國貿易的便宜,這也不正確。
第一階段協議固然涉及了知識產權和強制技術轉讓等題目,但對這些原本就不存在的題目進行規范,這也談不上中國做了巨大讓步。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廣義上講,美國就沒有占到便宜。反而是中國堅持了原則態度,這是中國堅持的勝利。千航國際
固然美國沒有完全取消已加征的關稅,可實際上要么美國得對關稅進行寬免,要么美國消費者得繼續承擔關稅的損失。這根本算不上美國占便宜。
實在,回過頭來再說貿易數字題目。美國要求的中國新增貿易數字也存在玄機。按協議規定,中國在2020年新增進口額是767億美元。這看上往是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1300億美元商品的50%,這數字夠大。
可是,自2015年開始,中國就夸大要擴大進口,而目前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題目就是對以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進行轉型調整。擴大進口,既有利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同時是為了滿足人民消費升級的需要。
假如沒有貿易戰,從2017年到2020年三年間,1300億到2000億美元多一點,其年均勻增幅也并不大。何況,這2000億還不到中國總進口額20000萬美元的10%。而又恰逢中國近年來要擴大進口。要不是打貿易戰,中國正常進口的美國商品也應當是這個數字。可見,這第一年新增的767億,也只是彌補貿易戰的損失而已。
而即使是到2021年新增到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也只有3300億美元。這還是抵不過中美最高時的貿易逆差。這也不算什么事。
中國增加美國商品的進口,農產品是一大塊。而這恰正是中國需要的,美國農產品的性價比恐怕無他國能比。在貿易戰以前,中方還經常由于進口需求量大而被卡脖子,到處找貨源。
能源進口,這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大的題目。目前中東局勢混亂,未來發展也并不樂觀。重要的是,千航國際,美國已經成為了能源最大國,出口能源是美國確當務之急。而中國能源需求量大,能源進口渠道多樣化,才對中國更有利。
金融服務貿易方面的進口,中國近年來增長勢頭明顯。在擴大開放之后,增長需求會更明顯。這也不是事。而服貿方面也確實是美國的強項。
實在,中美之所以有巨額的貿易逆差,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美國無東西可向中國出口。這源自于美國的對華出口限制。美國要擴大對華出口,重要的千航國際是要擴大對華出口范圍。這可能倒逼美國政策改變。
實在,中美貿易戰,美國之所以能夠占了上風,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確實擁有更多貿易子彈。那就是可以通過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力。而隨著中國進口美國產品的增加,就即是中國在蓄積子彈。
總之,中美貿易本身就需要進行再平衡,增加進口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中國堅持了原則態度不變,同時又避免了貿易戰的升級。這就對中國更有利。
還有第二階段磋商談判,一年后的世界形勢以及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會如何,誰也無法預料。中美經貿易磋商,只要是回回貿易本身,那一切都不是題目。
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擴大進口、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期間,自然不希看與美國這個擁有金融經濟霸權的國家打貿易戰。只要堅持自己原則態度不變,單純對貿易進行再平衡,這是合情公道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重要的是,貿易戰也好,貿易協議也罷,對世界的影響巨大。這就是對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最大體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