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口罩“牛市”套牢誰?

?新聞 ????|???? ?2020-04-24 15:15
來源:阿爾法工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導語:需求正在減少,產能卻持續暴增。 “你們那管得還嚴嗎?” “我們這街上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了。” 微信群里都在互相詢問還要不要戴口罩。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科學戴口罩指引,對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職員聚集、透風良好等環境中建議不戴口罩。 但更多的口罩產業鏈產線還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再過十余天,中國石化儀征化纖建設的8條熔噴布將正式投產,預計逐日N95熔噴布生產量將達到8噸,或產出12噸醫用平面口罩原料。 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月29日,全國口罩日均產量已達1.16億只。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只、166萬只。而且隨著更多正在建設的產線陸續投產,口罩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產量都將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國內新型冠狀肺炎的防控情況已有了明顯改善,新增病例自2月下旬起呈穩步態勢,多地連續幾日實現零增長,截止3月28日,國內累計治愈人數已突破七萬五千人。 需求正在減少,產能卻持續暴增。 中國石化預計,上半年熔噴布產能將接近300噸/天,可滿足3億片/天口罩的生產用料需求,市場將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面臨著何往何從的壓力,全球防疫處在關鍵時期,答案正在風中飄。 助一臂力,還是分一杯羹? 3月26日,疫情期間北京三級法院的首次線下庭審開庭,北京京海康佰馨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東等人站上了被告席,原因是涉嫌購買了58萬余只假冒3M牌口罩以謀取不法利益,被控銷售偽劣產品罪。這只是口罩亂象的一角。 3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過往一個多月,全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8066萬只。 假冒偽劣口罩大千航國際規模流進市場引發眾怒,另一邊,口罩投機的“暴富神話”席卷整個產業鏈,從下游到上游都陷進了史上最瘋狂的行情。 廣州市保為康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楊飛告訴億歐,“原材料供給不足,大部分生產廠家已停工,生產設備不足,職員也不足,物流不暢通。”兩個月前,這是全國口罩企業共同的困局。 全國衛材生產基地河南長垣,原市場價格2萬元一噸的口罩制作原料熔噴布,一度狂飆至60萬元一噸;口罩機價格從40萬直接競價至160萬,甚至連口罩機圖紙在某電商平臺上都能叫價數千元。 資本市場中,多家借口罩行情渾水摸魚的企業,因涉嫌蹭熱門被問詢、調查。 3月17日,針對格力“預計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上交所向格力地產下發了問詢函。格力地產承認,“高格醫療目前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高格醫療為新設立企業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能否實現出口銷售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面是市場上“群魔亂舞”,另一面則是行業里的傳統口罩企業想方想法克服職員復工、原料供給、物流運輸等復產困難,以前跟口罩毫無瓜葛的著名制造企業也紛紛轉產,為抗疫和節后復工提供“彈藥”。 不到一個月,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的口罩產線迅速投產,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對億歐表示,截至3月18日,通用五菱已經建成了22條口罩生產線,日均產能已達到200萬只。 無數人在利誘之下闖進口罩行業,要分一杯羹,但也正是在這股風潮中,化解口罩困境的答案顯現出來:市場需求暴增從口罩一路傳導到口罩機和各種原材料、核心原料熔噴布價格暴漲,口罩產業鏈短時間里繃緊,在擴產路上狂飆。 “口罩總動員”產能破億 春節前,口罩行業的QQ群、貼吧熱度直線上升,群聊框里不中斷跳動著需求信息:求口罩貨源、求口罩機、求熔噴布原料,為了避免被信息流刷掉,采購經理們總是不中斷粘貼著相同的信息。 這些尋找貨源的人告訴億歐,行情的變化是從1月19日前后開始的。從1月20日鐘南山院士公布“病毒人傳人”開始,口罩就變玉成民出行的“日千航國際常穿搭”,一時間洛陽“罩”貴,而全國各地醫護職員為了有效隔離,不得不親身動手縫制口罩的場面,則讓所有人揪心。 3月下旬,電商平臺上,口罩不再缺貨、價格逐步回落,5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大概在80~90元區間。口罩供需關系逆轉,在貼吧、QQ群里,彈出來的消息變成了發布口罩庫存、詢問有無代辦出口資質。 兩個月內口罩行情兩次反轉,回功于臨危受命的中國制造產業鏈猛地上緊了發條。 剛回到老家預備過年時接到復產任務,楊飛不得不連夜打了1000多個電話動員了100多名員工,帶著他們在除夕當天凌晨從湛江返回廣州復產,連離職兩三年的老同事都沒漏過。從制造業大省廣東到衛材生產基地河南,口罩企業普遍拿出數倍工資請回工人。 佛山,一批機械制造企業在政府協調下轉產口罩機;杭州,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對著買來的圖紙設計、制造口罩機。 相比工人的幾倍工資和口罩機的幾倍競價,口罩原料熔噴布和熔噴料的價格更令企業咂舌。2月24日,原本只有聚丙烯、熔噴料產線的中國石化,投資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征化纖加急上馬10條熔噴布生產線。 中石化總部黨組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姍對億歐解釋說,熔噴布新增產能需要的周期長、投資大,“近期口罩機增加得多、快,熔噴布增加的相對少、慢。再加上一些企業出于對原材料的供給擔憂而囤積資源,造成階段性的熔噴布資源短缺。” 由于石化企業加大了投產力度,目前熔噴料產能供大于求。據熔噴料企業專家預計,近期全國熔噴料增加15萬噸產能,合計達到25萬噸產能,而17萬噸熔噴料就足夠滿足500億片N95口罩的產能。 3月下旬之后,原料和設備價格逐步下跌,全國口罩產量也一路從節前日產800萬恢復到疫情前的2000萬,現在日產量已經破億。 口罩行業潛伏產能壓力令人擔憂,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但紙尿褲企業卻可能“遠水解近渴”。在疫情前期不少口罩企業爭搶熔噴布原料,擠占了紙尿褲原料無紡布的產能,加上物流和人力本錢上漲,紙尿褲企業的原材料供給緊張。隨著熔噴料供給逐漸進步,紙尿褲企業的壓力可能在4月得到逐步緩解。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也給口罩企業吃了顆定心丸,“不少企業擔心將來會不會口罩產能過剩,明確告訴他們,疫情過后富余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官方動員之下,一條完整的口罩產業鏈,全國范圍內的協同增產,1個月增產14倍的奇跡得以成真,也使得疫情下的口罩行情再度反轉。 疫情全球擴散,中國口罩反向輸出 與中國要求必須戴口罩才能出門不同,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歐美國家并不建議沒有癥狀的民眾戴口罩。 身在波士頓的吳女士告訴億歐,波士頓最初爆發疫情的Biogen公司間隔自己家不到1公里,波士頓已經成為重多難區,當地人慢慢開始重視,但是口罩短缺,外面基本上沒人戴口罩,美國人的文化也不一樣。“我和家人戴口罩往美國超市購物,會碰到很不友好的眼神,他們覺得你戴口罩就是得病了,應該在家里待著,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而不應該出門。” 普通人淡定的同時,各國醫療系統正在重演1月底中國口罩短缺、醫護缺乏防護的恐慌。吳女士表示,“美國疫情爆發后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所以當地的華人會把自己的口罩捐贈給醫院,也有人請國內朋友寄送少量口罩過來再捐給醫院。” 截至目前,速賣通平臺數據顯示,法國口罩銷售額在過往一個月內增長了87倍,西班牙口罩銷售額增長了188倍;意大利口罩銷售額增長高達540倍。負責口罩業務的小二告訴億歐,“我們幫助了大量口罩商家進駐,但由于外國資質認證體系復雜繁多、不同一,更多商家在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 吳女士所在的波士頓校友會曾在疫情初期組織過一次募捐,給黃岡市的醫院捐贈了大批口罩等物資,“如今疫情在美國爆發,國內現在口罩出現過剩,有一些廠家也希看能夠出口口罩,所以我們上周也在做這樣的募捐,但是可能出口太麻煩了,目前還沒能把大量的口罩運過來,現在主要還是靠社區互助。” 疫情不中斷蔓延,歐盟和美國都已經延緩了相關認證要求,以加速物資進口。 更多的國家把目光轉向了中國,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塞爾維亞總理在公然講話中請求中國政府援助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物資。據悉,中國政府已經公布向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 一條條從中國發往全世界的口罩航線,正在爭分奪秒地買通。 3月上旬,意大利政府直接通過大宗貿易向廣州企業文撒醫療采購了近1億片口罩。文撒醫療電商負責人陳熙表示,“在保障國內供給的條件下,會拿生產能的30%用來幫助世界口罩供給。” 3月29日,法航執飛的首個醫療物資航班載著從中國產的500萬只口罩抵達戴高樂機場。為解決法國口罩短缺情況,法國衛生部已向中國訂購總共10億只口罩。 歐美國家對口罩的需求正在不中斷增加,隨時可能迎來新的高峰。3月30日,奧地利要求民眾到超市購物時戴口罩,成為首個要求民眾戴口罩的歐洲國家。這一變化顯示,歐洲國家可能改變此前對待口罩的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聯合發布了《國家新冠響應:重新開放的路線圖》,罕見地提出了鼓勵公眾戴口罩,“為了降低第一階段的風險,應鼓勵所有人(包括無癥狀的人)在公共場合佩戴非醫用織物口罩。” 中國石化表示,現在國內口罩產能過剩題目不需要過度擔憂,隨著海外需求放大,而中國國內資源供給增加,國內口罩和熔噴布資源可能將反向輸往海外。這一變化,將支撐國內口罩和熔噴布市場的堅挺。 名企蜂擁而至,行業不會回頭 復旦大學附屬西岳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判定,10月后可能會新的疫情高峰,不確定的局勢讓口罩的未來需求變得飄忽不定。 定與不定之間,很多轉產口罩的著名企業有了長期的口罩產銷計劃。 比亞迪已從3月15日起提供1500萬只口罩投放深圳市場,格力官方商城在3月9日上線了自主生產的口罩。 截至3月12日,比亞迪口罩日產量達到500萬只,生產線依然以天天6至8條的速度擴張。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明確將拿出10億開拓醫療設備,到3月底,格力口罩日產量達100萬只。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億歐表示,通用五菱計劃長期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我們是聯動公司工會旗下子公司廣西寶菱康科技有限公司來生產(口罩)的,公司也會有相關方面的業務。” 長遠來看,疫情平復口罩需求回落,這些產能規模更大的大企業相比產能分散的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力,“他們的供給鏈能力、品牌效應和市場渠道都更有上風。”一家河南口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并不樂觀。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超5.3萬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超1.2萬家,與往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1616%。 2019年,4.1萬家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只”生產了50億只口罩,不僅產能極其分散,由于渠道環節復雜,利潤也極其低微,“每只利潤四五厘”。 而那些新投產口罩的名企動輒日產百萬、數十萬的產能,則足以重塑口罩行業原本小而散的局面。它們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材料技術、產業設計等能力,都可能為口罩行業帶來更多升級。 中國口罩行業產出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但國內市場更為著名的品牌還是3M、霍尼韋爾等國際材料巨頭,國產品牌綠盾、穩健無論在市場地位還是品牌上都無法與之匹敵。 3M作為一家多元化企業,開發了近七萬種產品,從家庭用品到醫療產品,從運輸、建筑到貿易、教育和電子、通訊等各個領域,而霍尼韋爾也涉足航空產品、汽車產品、產業自動化以及特殊材料等方向。 相比之下,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國中小口罩企業很難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很多人曾吐槽市場上的口罩存在憋氣、分歧臉型、樣式單一等題目。3月25日,一則小米口罩專利獲授權的消息受到關注,該專利能明顯提升口罩氣密性,改善舒適度。 不中斷擴張產品線的小米進軍口罩行業,一點也不會讓外界意外。但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專利申請日期為2019年5月22日,顯然不是專為疫情而來。 尾聲 當疫情狂風驟雨般席卷中國,口罩產業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800萬的日產量擴收留到了1.16億,再度展現了全球化時代中國完整產業鏈的巨大上風。 盡管國內與境外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給國內的口罩產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但越來越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對疫情長期化的警告,則給了中國口罩產業寶貴的調整時間和空間。 已經在馬力全開進行生產的企業,是否能捉住這樣的時間與空間,終極平穩著陸?這個題目似乎沒有企業想過,也沒有人在意。 究竟這是一個口罩的牛市。 (作者:陶旺波,來源:億歐網)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收留均源自自媒體,版權回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態度。若內收留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進市需謹慎。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詳情
廣州 南非 26 22 16 詳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在線咨詢-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