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是權宜之計?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不要往返變
?新聞 ????|???? ?2020-06-05 15:03
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尚未散往,地攤經濟已經“煙火重聚”了。
近日,地攤經濟火了:多地松綁擺攤賣貨,攤位申報火爆。小商品城、茂業貿易,甚至廂式貨車等與地攤經濟沾邊的概念股連連上漲。
但,地攤經濟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就業困難?這種“煙火重聚”是不是應對疫情、保障民生、恢復經濟的權宜之計?在網購千航國際已經非常便利確當下,地攤經濟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
3日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螞蟻金融服務團體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煙火重聚:中國個體經營戶新冠疫情下的復蘇”在線討論會。
主持討論會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直播一開始就把上述題目拋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蔡昉對于地攤經濟愛好甚濃,“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些主體對于解決就業從來都是非常重要的,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蔡昉說,即便在發達國家,這種半正式、非正式的經濟在增加居民收進、穩定就業上也都起著重要作用。
蔡昉說,“一個城市的活力,不在于表面上看有多整潔。”對于地攤經濟,當然要治理,但不是禁止。比如,成都等地鼓勵小商小販占道經營,應該是在疫情還沒有過往,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道路、停車場閑置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蔡昉說,鼓勵地攤經濟發展,不應成為權宜之計,不要往返變。
“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在線討論會上,中心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靖一說,活躍的個體經濟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牽扯數以億計人的生計題目。
借助支付寶旗下的碼商(利用二維碼做生意的線下商家)數據,王靖一等多位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目前,全國個體經營戶數目龐大(2018年為9776.5萬戶,相較于同年第四次經濟普查統計得到的6295.9萬戶的數字,還要多出54.8%)。
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戶均就業人數推算,目前,個體經營戶涉及的就業人數在2.3億人,約占8.06億勞動人口的28.8%;個體經營戶全年的營收總額約為13.1萬億元,相當于社會零售總額的34.4%。全年發生交易839億筆,一個形象化的理解是,均勻天天每6個消費者就有1人與個體經營者發生交易。
王靖一說,個體經營戶不僅包含工商注冊過的個體工商戶,也包括沒有注冊過,但實際上在從事個體經營行為的商戶。個體經營戶是靈活就業的重要形式,在疫情等重大事件沖擊之下,靈活就業可以起到整體就業的緩沖器、蓄水池作用。
對于這一說法,碼商數據也提供了佐證。數據顯示,今年2月1日以來,
海運費,單周新增碼商呈現上升趨勢。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和消費券等扶持政策的推出,4月5日至26日三周時間,單周新增碼商數較1月26日至2月1日最低點增長79%。同時這種數目的反彈伴隨著交易額與交易筆數的同步回熱,同期周均新增碼商交易筆數,較1月26日至2月1日最低點增長了345%,交易額增長305%。
“如此大規模的上升,不大可能是已有非碼商戶忽然開始使用碼商這一進口進行經營結算,而確實源于新增的經營者群體。”王靖一說。
研究還發現,年輕人通過數字技術實現靈活就業趨勢更加明顯。在疫情沖擊之下,這一群體遭碰到的打擊也相對最輕,“某種意義上講,這一年齡群體在疫情的狂風之下,成為了真正的堅實‘后浪’。”但同時,50歲以上的碼商數目也在快速增長。
“個體經營戶是重要的市場主體,吸納了七成新增就業。”在線討論會上,螞蟻金融服務團體研究總監林晨先容,支付寶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進實現了同比增長,實現V字反彈。
“這當中,數字小店的表現尤其搶眼,支持支付寶消費券核銷的小店,收進流水比發消費券前一周環比增長73.4%。”林晨先容,在各大城市中,廣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實現V字反彈的小店數目最多。鄭州由于消費券的帶動作用,反彈小店數目在北方城市中列第一。
林晨表示,在數字金融的助力下,地攤經濟的“煙火”會更加璀璨,政府應進一步推動數字金融服務個體經營戶,加強數字消費券對于個體戶、夜市的支持。
王靖一等多位專家也建議,重視個體經營戶等形式的靈活就業在穩就業上的重要作用。“在防疫進進常態化的今天,攤位費、房租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顯然并不是讓各方獲得最優解的方案。”王靖一以為,在低需求的壓力下,房屋攤位出租者應當適當下調租金,政府引導有能力有需求的攤主進店經營,達到多贏局面。
國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