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大火,不僅是“救急”
?新聞 ????|???? ?2020-06-05 15:07
圖片來自新華社
多年以來,“地攤經濟”一直存在爭論。在不少城市,沿街叫賣的小商販和城管這對“冤家”已“斗智斗勇”了幾十年。
近日,這一概念成為網絡上最熱門的話題,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6億。
6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這一背景下,6月3日、4日均有多只“地攤概念股”漲停。其中,港股五菱汽車(00305)因旗下產品符合“地攤經濟”需要,單日股價一度暴漲近120%。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上海、濟南、南千航國際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等20多個城市明確支持“地攤經濟”。湖北省的宜昌、荊門、黃岡、咸寧、黃石等市也已發文支持這一業態。
本文將包括以下幾個內收留:
1.什么是“地攤經濟”?
2.為什么要發展“地攤經濟”?
3.“地攤經濟”面臨哪些挑戰?如何解決?
“地攤概念股”很火,但定義尚未明確
近期,一則“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往擺攤”的消息火遍網絡。
公然資料顯示,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小商販接到了城管隊員打來的電話,主動動員他們到指定地點擺攤經營。
網絡上有人稱,當地城管有“邀請任務”,每名隊員要邀請三名小商販,隊長要“發展”五人。對此,瑞昌市官方回應:“城管自發邀請攤販,沒有限定邀請名額。”
此事還誕生了不少網絡段子。
來源:網絡
在資本市場,“地攤經濟”也成為了投資者衡量股價漲跌的標準之一。深圳交易所“互動易”平臺中,出現了大量關于“地攤經濟”的提問。
來源:深交所“互動易”平臺
從貿易百貨,再到餐飲設備、餐飲服務、售貨車……涉及相關業務的概念股也得到投資者追捧,多只個股連續漲停。
6月3日,供銷大集(000564)、匯嘉時代(603101)、小商品城(600415)、茂業貿易(600828)漲停。4日開盤后,相關概念股再度迎來漲停潮。
其中,不少公司捉住風口主動出擊,譬如五菱汽車旗下公眾號“五菱專用車”結合“地攤經濟”概念,發文力薦旗下“翼開啟售貨車”。
6月3日,該公司股價一度漲近120%,6月4日開盤后再度飆漲,截至上午12時,漲幅達55.74%。
來源:五菱汽車旗下公眾號“五菱專用車”
值得留意的是,政策層面對“地攤經濟”還沒有明確定義。武漢市商務局相關職員告訴支點財經記者,該概念可能只是俗稱,“政府文件還沒見過”。
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光則向支點財經表示,“地攤經濟”是一個形象的代稱,“指沒有明確固定營業場所,具有一定活動性的經濟形態”。
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鄒薇,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歐陽紅兵的觀點,也與李光基本一致。
“‘地攤經濟’具有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的特點,參與者則以活動商販、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為主。”鄒薇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不是“一時之選”,有看長期存在
過往,“地攤經濟”在城市里是一種“邊沿存在”。
“武漢的吉慶街過往有點‘地攤經濟’的味道,晚上小攤販比較多,后來夜市搬進店內了,就沒有‘地攤經濟’的氛圍了。”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為什么在此時夸大“地攤經濟”?
從短期來看,“地攤經濟”無疑是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的有效舉措。
“目前,政府各層面出臺的復工復產相關扶持政策,主要針對的是‘規模以上企業’,但小商戶的救助需求可能更為迫切。發展‘地攤經濟’,是解決小商戶生存就業題目的有效舉措。”秦尊文說。
長期來看,該業態也有存在的必要性。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按照城鎮化率70%的目標,國內城市未來還要接納4億左右的新增人口。
這些新增城市人口盡大部分都不是富人,他們需要的就業環境、生活空間同樣要與收進水平相適應。“地攤經濟”,就是符合其需求的一種業態。
從需求端來看,地攤業態也有獨特上風。
“很多人以為,無人售貨和網購模式,會取代傳統‘地攤經濟’。但在大城市,‘地攤經濟’還有很大市場。比如,上放工途中以及重要的旅游景點,需要固定攤位,有點像城市的公交站點;而地攤就像共享單車,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政府要做的,是如何讓‘地攤經濟’能夠滿足景觀、視覺以及公共衛生的需要。”李鐵說。
人們經常把一些好的政策說成“接地氣”,如今“地攤經濟”得到熱議,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這一政策能滿足人們的直接需求。
李光則表示,“地攤經濟”的存在有其公道性,“過往一些城市憑借各種主觀思維模式,把這扇大門完全封閉了,如今重提‘地攤經濟’,這既是政府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進步,也對城市精細化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即便是疫情影響完全消失、經濟發展恢復正常之后,‘地攤經濟’也應與時俱進,不中斷發展。”李光表示,“地攤經濟”應是城市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應融進城市風情、文化旅游、商貿服務網點等建設之中。
來源:天風高財生APP,時間:6月4日中午12:00
來源:國盛證券相關研報
治理很重要:煙火氣≠烏煙瘴氣
從現實角度出發,“地攤經濟”還存在不少挑戰。
“雖說鼓勵‘地攤經濟’,但各地也不能‘一窩蜂’地盲目發展,要充分考慮當地特色、加強治理,這種業態才能發展得更長久。”鄒薇說。
由于不需要店面、營業執照,‘地攤經濟’更為靈活,但這種靈活也帶來了隱患,如少數商販售賣偽劣產品、變質食品,消費者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再如,有些地攤收攤后就是一地垃圾,影響市收留環境衛生;一些商戶專挑人多的地方和時段出攤,輕易給交通、四周居民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地攤經濟”一般位于人流較大的區域,攤主可能會因搶奪攤位引發爭執,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商販與消費者也輕易發生矛盾。
要解決這些題目,需采取一些有效舉措。
其一,“地攤經濟”的概念、范疇還需進一步理清。
要明確“地攤”是只包括地面上的攤位,還是囊括攤位小推車、延伸至街道擺貨的商展,乃至“五菱榮光翼開啟售貨車”等業態。
其二,理清“誰來管”這一題目。
目前,活動攤販主要回屬于城市治理部分負責,但要解決安全、消防、交通、衛生、電力、資金扶持、規范化運作等題目,則需要更多部分通力協作。
武漢市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時,曾在市委市政府層面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鄒薇表示,“地攤經濟”也可采取相關機制,確認各方職權、協調各方氣力。
城市治理部分,可以將“驅趕型”的治理理念轉變為“服務型”治理理念,減少治理職員與商販的矛盾與沖突,甚至可以對經營者進行業務培訓。
市場監管部分,則要加強對相關從業職員的指導和監管,加大對攤區售賣食品的檢查、抽檢力度,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應急治理部分,則可指導占道經營者安全用氣、用電等,排查、處置經營中存在的消防安全等隱患,加強對突發緊急事件或矛盾糾紛的處理能力。
第三,做好相關頂層設計。
“如設立準進許可標準和商品進市手續,規定相關經營區、禁營區,明確具體經營時間,引導活動攤販規范經營,保證場地衛生等等。”鄒薇說。
“地攤經濟”的有序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科學治理,以此緩解“地攤經濟”與文明城市間的矛盾,讓城市多一點煙火氣。
記者丨蔣李 胡馨月 實習生丨吳馨怡
【糾錯】編輯:鄧玉華
國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