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著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由于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盡”之稱。碑高4米,寬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書法著名于世,最為藝林所看重,傳拓碑文曾風靡一時,筆法剛勁有力,是最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潔嚴厲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YueluAcademy,HunanUniversity)是湖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3個教學系,開設1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后科研活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種別;有教師80余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33人。
岳麓書院古建筑群分為教學、躲書、祭奠、園林、紀念五大建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接,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東面山下,是中國古代傳統書院建筑,屬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
岳麓書院不是湖南大學。是岳麓書院在湖南大學里面。湖南大學在岳麓山腳,岳麓山大門在湖南大學校內。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岳麓書院屬于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秀麗的岳麓山下,鐵路運輸 上??者\,湖南大學校園之中,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自上世紀八十年岳麓書院經過湖南大學治理和修復以來,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成為了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簡介一、辦學歷史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6年湖南大學公布完成修復岳麓書院,并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湖南大學正式恢復岳麓書院,下設中國哲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和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個部分;2009年岳麓書院正式成為為湖南大學的實體辦學機構和科研基地,千年學脈再次延綿,千年學府再添光輝。二、師資氣力學院擁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公道、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隊伍?,F有專職教師32人,海運費,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12人。有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補助,1人進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進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5人進選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計劃,9人進選湖南大學岳麓學者計劃。三、教學情況本學科已建成完整的本、碩、博、博士后人才培養體系,現有中國史博士后科研活動站、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中國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予專業有3個:專門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哲學。書院擁有歷史學一級學科(涵蓋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文物與博物館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考古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哲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碩士授予權。專門史為湖南省重點學科。最后總結,通過以上關于岳麓書院屬于湖南大學嗎內收留先容后,相信大家會對岳麓書院屬于湖南大學嗎有個新的了解,更希看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