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萊垍頭條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題目;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 語近意深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萊垍頭條
1、《憫農》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民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鐵路運輸 上??者\,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2、《憫農》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勞?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進土壤。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憫農》宋代:楊萬里
稻云不雨未幾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釋義: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由于冷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獲。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受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遇上今年閏了一個月,受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憫農》的作者是李紳。萊垍頭條
李紳是唐朝詩人,生于772年,祖籍亳州譙縣,出生于湖州烏程縣。李紳在年輕時,節約簡單,做了大官后,耳濡目染之下,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成了“朱門酒肉臭”的朱紫。萊垍頭條
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萊垍頭條
李紳從小就勤奮好學,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27歲就考取了進士,當了翰林學士。有一年夏天,李紳回亳州探親訪友,碰到浙東節度使李逢吉進京奏事,途徑亳州。他們是同榜進士,又是經常在一起吟詩作樂的好朋友,當然要小聚一番。垍頭條萊
當日,他們一起來到城東的觀稼臺游玩。觀稼臺是曹操修建,站在觀稼臺上,眼前阡陌交織,河川縱橫,一覽無遺,非常壯觀。李逢吉感慨之余,吟詩道:“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意思是,假如官職的升遷能像登臺這么輕易就好了。很明顯,李逢吉想的是個人命運前途。萊垍頭條
李紳想的卻不一樣。他看到田野里農民正在冒著炎炎烈日,辛勞地勞作,吟詩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勞。”李紳還不過癮,立即又吟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民猶餓死。”萊垍頭條
這兩首詩,讓李紳獲得了“憫農詩人”的美譽。萊垍頭條
《憫農》這首詩揭示了農民的悲慘遭遇。詩首句言稻谷因旱多難欠收,次句言蕎麥因霜凍盡收,勤苦一年,連遭多難難侵襲,三句是一個頓宕,說已做好心理預備忍受長年的饑荒,四句又是一個轉折,閏月使時光愈覺難熬,先說預備忍,再說實不堪忍,將農民的悲苦無助描寫到極致?!稇戅r》是宋代楊萬里的詩,具體原文如下:稻云不雨未幾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萊垍頭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