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的業績在復蘇。據順豐披露的8月份經營數據顯示,順豐當月業務量增速超過30%,首次超過行業均值,帶動8月市占率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
行業內普遍認為:順豐業務量的提升,與今年5月開始重返電商包裹市場不無關系。
與普通消費者平均二十多元一單的順豐快遞寄件服務不一樣,順豐今年推出了一款專門針對電商大客戶的特惠專配產品。包裹不通過順豐航空而是陸運,相對時效件速度更慢一點,但勝在收費標準更便宜。
“順豐特惠專配新業務的增速很快,大約貢獻了順豐經濟件一半的業務量。”物流行業研究機構物流一圖稱。
過去,順豐以速度和安全的優質口碑著稱,深耕商務件市場,牢牢占據中高端電商件市場,如今為何會再次發力特惠電商件?
順豐并非第一次嘗試撬動電商件市場。
據天風證券研報,面對電商件的龐大市場,順豐也曾經多次試水,但結果并不十分盡如人意。2013年11月1日,順豐首次推出“電商特惠”服務,面向中低端市場,定價比標準快件便宜近40%-50%,當年的均價在15元左右。
由于裝載率不高,毛利率大幅下降,導致2014年順豐的歸母凈利潤較上年減少8.6億元。順豐首次試水特惠電商件市場遭遇滑鐵盧,不得不叫停這一業務。
直到2016年年初,順豐又推出面向電商客戶的低價經濟產品,名叫“特惠A”,貨物的票均單價約為21元左右;在2016年第四季度電商促銷旺季,順豐又針對中小型電商客戶推出了更便宜的特惠B和特惠C兩款產品。前者面向日均超過200票的客戶,票均單價約為17元;后者針對日均件量超過300票的客戶,票均單價約為15元。
據物流一圖介紹,“特惠專配”新產品是在2016年年初推出的特惠電商件產品基礎上,再次降低了價格:主要面向1000票以上的客戶,票均價格在8-10元。
據界面新聞從券商分析師、行業研究機構及業內人士處了解,順豐特惠專配產品在今年5月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6月陸續推廣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業務范圍不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等偏遠地區。
在該特惠業務產品推廣的過程中,價格在不斷下調。如果日發件量在500票以上,部分地區的首重價格從省內互發12元,降至6元、5元、4元;發省外地區由首重18元,降至10元、6元、5元。
因為是針對大型電商客戶的產品,票件量、地區業務結構以及行業價格趨勢會導致其波動。例如,界面新聞記者8月從一位上海順豐快遞員處了解到,該業務只針對月結用戶,門檻是客戶的交易額達到每個月2000元以上,江浙滬首重12元,其他地方首重23元。如果每月交易額達到1萬元以上可以再打96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