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奮進中的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于1949年,是一所以工為主,以工程技術見長的國家重點大學。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經國家教委批準由原阜新礦業學院更名并升格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安全生產監視治理總局共建學校,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小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學科專業實力較強。學校現擁有工學、治理學、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農學、教育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設有24個學院、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30個,覆蓋地礦、能源、冶金、機械、電力、電子、通訊、建筑、交通、土木、市政、水利、環保、金融等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領域。學校1981年被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獲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條件接收留學生單位之一,1999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活動站,現建有礦業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4個博士后科研活動站,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以及得工商治理碩士(MBA)、工程治理碩士、公共治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安全技術及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遼寧省一流特色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目前,在冊學生4萬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留學生3.1萬人。教學科研設施完善、學習生活條件優良。學校建有阜新校區中華路校園、玉龍校園和葫蘆島校區龍灣校園,占地4240畝,其中阜新校區占地1900畝、葫蘆島校區占地2340畝,校舍建筑面積73萬平方米。阜新校區建在契丹文化起源地、玉龍故鄉——遼寧省阜新市,京沈高鐵即將建成通車,從這里到沈陽只需半個小時,到北京只需2個小時,在阜新校區可以領略到的草原文化,感受純樸的民風和校園的古樸厚重。葫蘆島校區建在渤海之濱、首山腳下,關外第一市——遼寧省葫蘆島市,這里間隔海邊只有2公里,天氣宜人,交通便利,在葫蘆島校區可以領略到海洋文化,感受校園的現代氣味和大氣磅礴。學校建有力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礦山液壓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國家煤礦開采與安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遼寧省重大科技平臺、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煤炭行業和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這些教學科研平臺全部向學生開放,可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科技創新實踐服務。師資氣力比較雄厚,教學科研能力較高。建有一支德才兼備、富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0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4人、長江學者4人、具有副高級職稱職員1000余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授900余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遼寧省高校創新團隊;2名教師被確定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師被確定為遼寧省“院士后備人選培養工程”第二批人選,5名教師被確定為遼寧省攀登學者,9名教師被確定為遼寧特聘教授。一批教師分別被確定為省部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家煤炭產業技術委員會委員、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遼寧省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或委員及各類學會與學術期刊編委會委員。人才培養理念先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作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腳踏實地、面向基層、面向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同發展,以培養誠樸求是、博學篤行,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著力加強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實踐,不中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開展合作教育,培養學生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和應用創新能力,努力追求社會責任感強的質量、社會適應能力強的質量和發展后勁足的質量。學校開展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模式改革,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大學生參與度,進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006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近年來,學校先后有80余項教學成果獲國家和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學校創立的“以企業真實題目為載體,將校企協同貫串于培養全過程”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惠及每一名學生,而且還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12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有452個項目獲獎。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社會服務水平較高。學校積極轉變科技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建立了“頂天立地”的科技發展方式,著力打造國家能源領域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科技實力和競爭力在遼寧省工科院校中排在首位。學校與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數百家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和技術同盟。2008年以來,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863”國家高新技術等各類科研課題3500余項,24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先后有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年度科技經費3億余元,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在礦山多難難治理、安全技術與工程、測繪科學與工程、治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制造等研究領域形成了明顯上風和突出特色,在沖擊地壓猜測與防治、煤炭自燃火多難防治等很多研究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學校連續組織參加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多次獲得“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組織獎”;先后舉辦國際礦山丈量協會第十二屆大會、現代采礦與安全國際學術會議、中俄礦山深部開采巖石動力學高層論壇、國際測繪與地球空間信息研討會等百余次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學術會議,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著名度。堅持開放辦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學校與神華團體、中煤能源團體、中平能化團體、大同煤業團體、山西焦煤團體等一批國內大型企業簽訂了實質性校企合作協議,與阜新、朝陽、營口、鐵嶺等市簽訂了市校共建合作協議。擁有國家安全培訓一級資質、全國煤炭行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一級培訓資質和全國煤炭行業經營治理干部工商治理培訓資質。在省內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擁有董事會單位120家。學校與俄羅斯、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南非、日本、越南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數百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友好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密切的合作。與美國勞倫斯科技大學合作開辦“3+2”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開展“2+2”本科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學校鼓勵畢業生赴海外高校學習深造,優先推薦優秀畢業生申請中俄政府獎學金項目、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項目。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較強。學校于200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高校,2009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練習計劃項目實施高校,2014年榮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練習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學校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特點,建立了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課外科研練習和創新性實踐模式,即以創新項目為牽引的練習全過程模式、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練習全參與模式、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練習全覆蓋模式、以專業實踐為基礎的文科練習模式、以專業強化為目的的遞進模式。各類創新性練習計劃覆蓋全部學生,每年在全國和省級各類科技學術競賽中,有近千人次獲獎。自2006年開始,學校創造性開展了課外綜合教育改革,形成了“主題思想教育、課外創新教育、專業實踐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為主要內收留的雙嵌進素質拓展學分模式,成功打造了學生第二成績單。每年開展各類素質拓展活動1000余項,多彩的精品學生活動為學生良好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校園民族舞蹈大賽、大學生英語辯論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校級精品賽事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藝的舞臺。我校大學生中國夢宣講團,被共青團中心、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第三屆全國高校十佳學生標兵社團”,這是遼寧省高校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社團。我校學生孫捷夫、宋曉龍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別獲得第七屆、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每屆只有30名本科生獲獎。校團委連續兩次被共青團中心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是遼寧省第一家兩次獲得該稱號的高校。《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遼寧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我校課外育人工作經驗。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較高。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達95%以上,始終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學校教務處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2000年和2009年,學校連續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3年12月,學校作為唯逐一所本科院校在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先容就業工作經驗;先后多次榮獲遼寧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生畢業后紛紛被國內500強企業選聘,或者考取“985”“211”高校研究生,或者考取公務員,或者投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廣大畢業生傳承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以腳踏實地、吃苦刻苦、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甘于奉獻的特點,贏得了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歡迎,受到了社會的好評。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遼寧工大以其優良的學風和校風,多次被遼寧省政府、省教育廳授予“文明單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優良學風校”等榮譽稱號。建校67年來,已向國家輸送了12萬名各類人才,學校已成為培養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在12萬名校友中,有10余名校友先后當選為中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有國務院副秘書長,有數十名國家部委領導、省委書記、省長、市委書記、市長,有5名校友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長江學者,有30余名校友擔任國內著名大學校長、黨委書記,其中有3位校友正擔任“985”、“211”大學校長;有一大批校友擔任國有或民營大中型企業掌門人。偉大的時代賦予崇高的使命。遼寧工大人正以昂揚的斗志、豪邁的情懷、創新的精神,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向著工大夢想不中斷進發!獲得榮譽
一般情況下,高校會在畢業生離校后一段時間內整理好畢業生的檔案,并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將其寄送至相應的地址。具體寄送時間可能會因學校工作安排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會在離校后的一個月內完成。
對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3屆本科畢業生,建議你們關注學校的官方通知或者咨詢學校的教務部分,以獲取正確的檔案寄送時間和相關留意事項。如有需要,也可以向所在學院的相關負責人咨詢,以便及時了解畢業檔案的具體情況。
可以。
轉專業工作程序:
(一)學校根據各專業的教學資源、專業評價結果等因素確定專業轉進學生限額;
(二)各學院成立轉專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轉進學生的遴選規則,報教務處審批后予以公布。
(三)學生填報轉專業志愿,可填報第一、第二兩個志愿;
(四)學校提供學天生績,學院負責依據學生志愿、第三條的優先原則和轉專業遴選規則,完成轉專業的錄取工作,經學校審核后,公示10日,如有異議可向學校投訴;
根據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規定,學生在進進大學后是有一定的機會可以調換專業的。但是調換專業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學分要求、專業配額、學院審核等。學生需要向學院提出申請,并經過相關部分的審批和批準。調換專業的機會并不是無窮的,取決于學校的政策和實際情況。因此,假如想要調換專業,建議學生提前了解學校的相關規定,并與學院的教務辦公室進行咨詢和溝通。
一、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登錄進口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登錄進口為,學生可以復制該網址到瀏覽器地址進進登錄頁面。
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簡介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創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七十年悠久歷史的國家重點大學。新中國成立前夕,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支援解放全中國,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分別成立了阜新工科高級職業學校、撫順工科高級職業學校、鶴崗工科高級職業學校、雞西煤礦產業學校以及東北煤礦工人速成學校。1958年,在這些學校的基礎上,分別成立了阜新煤礦學院、撫順煤礦學院、雞西礦業學院和遼寧煤礦師范學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調整,四校合并,校址選于遼寧省阜新市,定名為阜新煤礦學院,成為東北地區唯逐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學校更名為阜新礦業學院。1996年學校更名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1998年學校由原煤炭產業部劃回遼寧省人民政府治理,實行中心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治理為主的體制。1999、2000年,原阜新產業學校、遼寧電子計算機學校和遼寧省財政學校先后并進學校。現設有25個學院、67個本科專業。在冊學生3.2萬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留學生2.6萬余人。
七十年來,一代又一代遼寧工大人秉承“誠樸求是、博學篤行”的校訓,弘揚“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改革創新,苦干實干,創造了輝煌業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88所重點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獲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條件接收留學生單位;1999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活動站,同年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工商治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工程治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批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2獲批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院校;2013年獲批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同年景為遼寧省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進選為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現已成為以工為主,工、管、理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特色突出,辦學設施完善,師資氣力雄厚的著名高等學府。
遼寧工大教學科研設施完善、學習生活環境幽雅。學校建有阜新校區中華路校園、玉龍校園和葫蘆島校區龍灣校園,占地4240畝,其中阜新校區占地1900畝、葫蘆島校區占地2340畝,校舍建筑面積7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的3座現代化圖書館分布在三個校園,館躲圖書(電子圖書)近290萬冊,各類數據庫60余個,中外文期刊1600多種。學校編輯出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其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美國(CA)來源期刊、荷蘭(Scopus)來源期刊、美國EBSCO來源期刊、美國(Ulrichweb)來源期刊,俄羅斯(AJ,VINITI)來源期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遼寧工大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擁有一批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傳統學科。建有礦業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4個博士后科研活動站;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工商治理碩士、工程碩士(含17個授權領域)、會計、公共治理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遼寧省一流建設學科、9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本科重點支持專業;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校大力推進“專業+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產生了一批生機勃勃的新興學科。2018年,學校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墨桐花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進一步推進“專業+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工科建設,培養新工科人才。
遼寧工大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中斷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建設了一支數目適當、結構公道、發展趨勢好、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布滿生機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484人,高級職稱教師874人,中組部1人,*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5人,遼寧特聘教授9人,二級教授26人。1名教師被確定為國家人選,3名教師被確定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66名教師被確定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千層次人選。一批教師分別被確定為省部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家煤炭產業技術委員會委員、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各類學會與學術期刊編委會委員。
遼寧工大作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著力推進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實踐,不中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學生“太陽石精神”和應用創新能力,讓每一名學天生為最好的自己。2006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近年來,學校先后有80余項教學成果獲國家和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畢業生就業率連年達95%以上,居遼寧省高校前列。廣大畢業生以腳踏實地、吃苦刻苦、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甘于奉獻的特點,贏得了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歡迎,受到了社會的好評。教務處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學校先后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被評為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獲批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遼寧工大積極轉變科技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立足遼寧,面向全國,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與地礦行業發展,著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著力打造國家能源領域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建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1個煤炭行業協同創新中心;建有2個遼寧省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平臺、18個省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1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863”國家高新技術等各類科研課題3500余項,24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先后有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在礦山多難難治理、安全技術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治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制造等研究領域形成了明顯上風和突出特色,在沖擊地壓猜測與防治、煤炭自燃火多難防治、煤礦瓦斯防治理論與技術、安全結構分析與猜測、全球衛星導航精密單點定位理論與算法、遠感衛星對地觀測系統圖像處理理論與方法等很多研究領域已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學校連續組織參加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多次獲得“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組織獎”;先后舉辦國際測繪與地球空間信息研討會、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技術國際研討會、煤礦沖擊地壓防治工程前沿技術高端論壇、第35屆國際采礦巖層控制會議、2017國際聰明礦山創新論壇、治理科學與工程學會2017年年會暨第十五屆中國治理科學與工程論壇等近百次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學術會議,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國際著名度。
遼寧工大始終堅持開放辦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與阜新、朝陽、營口、鐵嶺等市簽訂了市校共建合作協議,與神華團體、中煤能源團體、中平能化團體、大同煤業團體、山西焦煤團體等20多家國內大型企業簽訂了實質性校企合作協議。學校擁有國家安全培訓一級資質、全國煤炭行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一級培訓資質和全國煤炭行業經營治理干部工商治理培訓資質。在省內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擁有董事會單位120家。學校建立了長期、穩固的校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合作平臺,已與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英國、德國、法國、波蘭、意大利、愛爾蘭、瑞典、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蒙古、巴基斯坦、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尼泊爾、南非、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在學者交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學校還與美國勞倫斯科技大學開展“3+2”、與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開展“2+2”等學生聯合培養項目。2008年我校成為接收遼寧省政府獎學金生院校,2012年獲批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自主招生資格院校”,2013年景為國家漢辦漢語水平考試(HSK)遼寧地區考點,2017年獲批“絲綢之路”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留學生生源國達42個,建立了涵蓋研修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留學培養體系。學校堅持“擴大規模,進步層次,保證質量,規范治理”的來華留學工作方針,在穩步提升留學生招生規模和層次的同時,不中斷進步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注重內涵式發展,打造“留學工大”的教育品牌。
遼寧工大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作為首批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創新構建實施雙嵌進素質拓展學分模式,學生課外素質拓展活動內收留不中斷豐富,數目和質量不中斷進步,形成“一節、兩月、三類講座、四項工程、十五項賽事”為框架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作為全國第二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先后有1000余個學生項目獲得國家和省級資助,學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練習計劃工作實施先進單位。通過“五位一體”本科生課外科研練習體系,實現專業教師的全參與和對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全覆蓋。3名本科生先后被授予第七屆、第八屆、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個學生科研團隊獲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學校獲批團中心KAB創業俱樂部,學生在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創業競賽中獲獎近2000項,1個學生社團被授予全國百佳大學生創業社團,2名學生被授予全國百名大學生創業英雄稱號。持續開展以低年級側重社會觀察,高年級側重專業實踐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多項成果、多個集體和個人受到國家級或省級表彰。學生廣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投身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服務遼西北計劃和研究生支教團工作,學校3次榮獲“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等次項目辦”。學校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單位,3次被共青團中心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多個團支部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高校踐行示范團支部”和“全國活力團支部”。大學生宣講團榮獲“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標兵”等多項榮譽。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遼寧工大以其優良的學風和校風,多次被遼寧省政府、省教育廳授予“文明單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優良學風校”等榮譽稱號。建校69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4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其中有10余名校友先后當選為中心委員、中心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有數十名校友當選為國家部委領導、省委書記、省長,有3名校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有一批優秀校友擔任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學校位列2017-2018中國重點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理工類第49位、2015年中國政要排行榜全國第55位、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培養兩院院士最多大學排行榜第51位,素有煤炭行業“黃埔軍校”的美譽。
偉大的時代賦予崇高的使命,遼寧工大人正以昂揚的斗志、豪邁的情懷、創新的精神,,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中心,以服務遼寧區域和地礦行業發展為價值追求,以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為工作主線,深化改革創新,大力實施特色發展、質量提升、創新驅動、人才強校、文化引領五大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在哪里附正確地址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官網進口地址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在線進口:高標簽]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郵編附地址和先容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專業排名,招生專業目錄(10篇)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有幾個校區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電話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高考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發放-快遞查詢進口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招生辦電話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是一本嗎是一本還是二本大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