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1922,10.1~),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后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1942年楊振寧畢業于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長期執教于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立并主持該校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他們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問題交惡。1962年因為《紐約客》的一篇文章,兩人正式決裂。楊振寧七歲的兒子楊光諾曾說,“我要一人得諾貝爾獎。”1989年他寫給已故中研院長吳大猷的信,向老師報告兩人合作情形。吳大猷覆信說︰“整件事是一極不幸的事,我想truth是不能永遠掩蓋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爭,而讓truth慢慢的展現出來。”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系。
1980年楊振寧獲得拉姆福德獎(Rumford),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楊振寧現居于北京清華大學。楊振寧的結發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2003年10月因病過世。
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歲高齡的楊振寧與28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離異)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主要成就
主要科學成就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R.L.Mill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范場',與巴克斯特(R.Baxt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方程'。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Segr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 宇稱不守恒理論: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并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后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 楊—米爾斯理論: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 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及擁有多項榮譽學位,也是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名譽教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