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據報道友和道通集團旗下的多架全貨機停飛,多個業務板塊欠薪,公司正尋求融資和重組;而與此同時,順豐發行58億元可轉債,意欲再添4架飛機。兩者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本文轉自運聯傳媒,原作者運聯研究院。
核心導讀:
(1)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空運市場增速放緩,隨著運力網絡的增加,行業競爭加劇;
(2)國內空運分為腹艙帶貨和全貨機運輸兩種模式,主要以腹艙帶貨為主;
(3)空運對貨物貨值及品類局限性較大,支線覆蓋半徑有限,與公路相比無時效優勢;
(4)未來,腹艙帶貨仍是主流,全貨機運輸或將爆發于國際航線;
(5)建設航空樞紐集群,強化空陸聯運的舉措將帶領空運行業進入樞紐航空運輸新時代。1
國內空運市場增速下滑1.1? 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空運整體市場增速放緩
2018年,我國空運貨量達738.5萬噸,同比增長4.6%,增速直線下滑。這主要是受限于2018年7月的中美貿易戰,兩國在不同商品上增加了關稅,直接導致了我國進出口空運貨量的減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