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19日,中央駐魯和省市主要媒體“挺進深藍”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采訪團通過行進式采訪,全媒體、立體化展現山東牢記囑托,奮力開創海洋強省建設新局面的生動實踐。10月18日,采訪團一行來到了位于煙臺芝罘區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碧藍的大海上,中集來福士的兩大拳頭產品“藍鯨1號”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和“GM4-D”極地惡劣海域半潛式鉆井平臺穩穩矗立。據了解,中集來福士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煙臺造船廠,現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全資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制造基地和唯一擁有自升平臺、半潛平臺、特種船舶系列產品的海工企業,在國際船舶海洋工程市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目前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保持吉尼斯紀錄的2萬噸吊機‘泰山’號和大型船塢,形成了海洋工程項目總裝建造的獨特優勢,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海上鉆井平臺、世界第一艘30萬桶圓形儲油加工船等。”中集來福士板塊人力資源部助理專員姜傳薪介紹,公司堅持走自主創新發展之路,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了核心產品的自主設計、自主知識產權從零到100%的突破,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躋身世界海工裝備的高端領域。
該公司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鉆井平臺,重達4.2萬噸,甲板面積相當于標準足球場,從船底到鉆井架頂端有37層樓高,建造價格約7億美元,相當于兩架空客A380。2017年5月,“藍鯨1號”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可燃冰試采,創造了可燃冰開采時間和產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重大突破。
“公司具備年產4座半潛式、6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生產能力,能夠做到上、下船體同步建造、一步合龍。”姜傳薪表示,目前,中集來福士的半潛式平臺訂單數量居世界前3位,已交付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11座,占國內市場的80%。未來,他們將繼續瞄準海洋,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努力實現核心設備的自主研發制造,助推海洋新經濟成為強勁的新動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